
会员
歌与生活:人类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研究
更新时间:2019-01-04 13:33:50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侗族大歌,侗族民间称为“嘎老”,是流传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的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性和浓郁原生性的民族音乐。自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音乐工作者发现以来,侗族大歌就以其无伴奏自然和声的音乐魅力而逐渐为世人所熟知。本书从人类学的视野展开对侗族大歌的整体考察,主要介绍了侗族大歌的分布地域、文化地理学因素、解析了侗族大歌的发展演变、地域分布、历史形态、发展态势、未来趋向;论述了侗族大歌的歌唱内容;剖析了侗族大歌的歌律形态;阐释了侗族大歌的主要社会功能。此外,还从侗族大歌的文化场域、符号叙事、现代语境、当下视角的分析入手,呈现了侗族大歌传承过程中接受心理异动、艺术形态固化、审美体验转型、传承模式嬗变等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歌与生活:人类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贵州省侗族大歌歌师名录
- 附录一 贵州省侗族大歌传承人名录
- 结论
- 第五节 生态维度与意义生产重构
- 第四节 社区变迁与传承方式嬗变
- 第三节 现代语境与审美体验转型
- 第二节 符号叙事与艺术形态固化
- 第一节 文化场域与接受心理变化
- 第六章 侗族大歌的传承调适
最新上架
- 会员
亚马孙深处的奇幻蘑菇
本书详细记录了语言学家丹尼尔·埃弗雷特与巴西中部亚马孙地区的皮拉罕人部落共处的非凡经历和发现。他发现皮拉罕人的语言不仅颠覆了现有的语言学理论,还反映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皮拉罕人没有计数系统,缺乏固定的颜色术语,不认可战争和个人财产的概念,他们完全活在当下。埃弗雷特与皮拉罕人共同生活了七年。他对这段旅居生活描述是一次引人入胜的语言探索,对现代语言学理论提出了质疑。本书也是一部人类学调查、探险故事和社科18.5万字 - 会员
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与政策研究
本书是一本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与政策的专著,从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角度着手,通过养老保险的筹资理论与框架、基金平衡的界定以及基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对养老保险的实施与政策的执行进行了分析。主要讲述了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农村老年人的供需关系和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最后通过养老保险的筹资理论与框架、基金平衡的界定以及基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分析养老保险的实施与政策的执行,以保社科12.9万字 - 会员
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吧城华侨人口分析
人口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增减变化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华侨人口的变迁因涉及国际人口迁移,其制约因素更为错综复杂。本书以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行政中心吧城(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侨人口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前三章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变迁的历史背景。第四至八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的数量、出生地、空间分布、职业、性别及年龄社科12.8万字 - 会员
越南封建时期华侨华人研究
本书采用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结合的方式,研究越南封建时期越南华侨华人的历史。其一,论述公元968年至公元1945年,越南丁、黎、李、陈、胡(含“属明时期”)、后黎、西山及阮朝八代封建王朝期间,中国汉族、少数民族移民迀徙越南的原因,华侨华人群体的形成、生存和发展。其二,专题探索:越南封建社会末期华人华侨人数的推估;华侨华人的社会组织;越南华侨华人与孙中山民主革命;中越(法)涉及越南华侨华人的政策;越南社科35.2万字 兽、机、神
在这本书中,人类学家韦布·基恩犀利地指出,人与动物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定义,人机关系这样的现代问题也会被纳入历史和信仰的考量,仅存于想象中的神在今天越来越像不具有解释性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围绕在人身边的事物一直被人投射情感、灌注思想,甚至被要求做出判断、承担责任,直到它们拥有与人类相似的伦理地位。而人类也在这样的反馈循环中不断反思和定义“人”。作者遍访加拿大育空地区的猎人、热带雨林中的知社科9.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