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0-08-19 10:46:05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立足于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理论假说,结合语义地图模型,对上古汉语的不同与格句式做出分析。从句式多义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上古汉语与格句式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并讨论了不同的与格句式如何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由给予类事件的编码扩大至其他非给予类事件的编码。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讨论了上古汉语是否具有与格交替现象以及如何解决概念空间上的断链问题。
上架时间:2015-11-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增广贤文》当代汉英注译
《增广贤文》作为历史上的启蒙读物之一,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人生诸多方面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里的璀璨明珠。本书以上海昌文书局印行的《绘图增广贤文》(1946年版)一书为底本,在原文的各话题基础上,分立出话段,该话段视被为一个单元,选出了此单元中的重、难点词语和较为特殊的句式,对它们展开现代汉语注译,然后对那些关键词、句也配以简易的英语译释,对原文句式、话题作必要的阐释的同时,给出翻译建社科8万字 - 会员
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英译研究
宇文所安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以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研究蜚声国际汉学界。他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深入且广泛的编选与译介,译研紧密结合,成果丰硕且影响深远。本书借助比较文学研究的他者视野理论,结合宇文所安的汉学研究特点,围绕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与文论英译著作《诺顿中国文选》和《中国文论:英译和评论》,从古典文学选集的编译、古典文论经典的诗学翻译与阐释以及超越“文本细读”的翻译创新思想这社科13万字 - 会员
《楚辞》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本书主要考察了《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译介和学术研究情况。在传播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较详细地展现了《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概况,并对《楚辞》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也进行了概述。在译介部分,主要论述了《楚辞》和屈原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并探讨了《楚辞》中一些特殊词汇的英译问题。在学术研究部分,着重介绍了英语世界汉学家关于《楚辞》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比,力图突出中外学者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社科20.5万字 - 会员
英汉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比较研究
本书以英汉方言的形式和功能差异为基础,以翻译方向和文学类型为变量,用文学文体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较为深入地比较具体的名作名译,分别从汉英和英汉两个翻译方向对小说与戏剧两种文本类型中的方言翻译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本书深入探讨了英汉方言互译的语体转换特征、小说与戏剧方言翻译策略的异同、方言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社科13万字 - 会员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社科41.1万字 - 会员
罗怙世系
《罗怙世系》是印度古典梵语时期著名诗人迦梨陀娑(Kālidāsa,约四、五世纪)的作品,在印度被奉为古典梵语叙事诗的最高典范,至今仍是梵语学习的经典作品。这部叙事诗共有十九章,取材于印度史诗和往世书中罗怙世系的传说。罗怙世系属于太阳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的甘蔗王。本书采用帝王谱系的形式,以罗摩故事为重点,描写罗摩在位前后的罗怙世系帝王传说。本书提供了《罗怙世系》的汉译全文,在印度古典梵语诗歌汉社科53.8万字 - 会员
励耘学刊(2020年第1辑/总第31辑)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2辑,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书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书中主要刊发海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研究论著,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维护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健康发展。社科29.7万字 世界观设定素材宝库
你是否在创作故事时,为构建的世界观不够精彩而烦恼?翻开本书,这里有你所需的灵感之源。本书汇集了丰富的空间领域素材、自然环境元素、种族/生物类群素材等,助力你打造独具特色的奇幻世界。从仙界到未来都市,从深海世界到平行宇宙,每一个空间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设定和背景故事。本书适合所有热爱创作、渴望提升写作技能的朋友。无论你是在创作小说、游戏脚本还是影视剧本,它都将成为你的宝贵资源,助你打造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社科6.7万字- 会员
上古牙喉音特殊谐声关系研究
本书将上古音限定于周秦两汉时期,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材料,系统考察了牙喉音特殊谐声字的上古语音面貌,对上古音研究中与特殊谐声字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社科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