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刑事证据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
陈卫东主编更新时间:2019-11-18 11:01:14
最新章节:第16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司法制度前沿理论研究。在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研究部分,作者在充分吸收法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课题以及在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思路、刑事诉讼中司法资源配置和刑事司法政策以及司法权、检察权、警察权、辩护权和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和运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准确、透彻的解释和评价。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6-12-28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刑事证据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6章 注释
- 第15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与司法解释评析
- 第14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探析
- 第13章 强制医疗程序中证据法问题研究
- 第12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证据疑难问题研究
- 第11章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适用与转化研究
- 第10章 科技证据的发展与刑事诉讼法的变革研究
- 第9章 域外电子通讯监控的立法前沿与启示
- 第8章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规则研究——基于美国法实践的分析
- 第7章 刑事证明标准研究:以排除合理怀疑为对象
陈卫东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刑事和解的精神
本书运用演绎法及实证法研究刑事和解的实体性与程序性,阐明刑事和解的意蕴,从多个维度体现刑事和解的精神。刑事和解的原本价值是以“恢复”取代“报应”,其真正价值在于人道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实现;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刑事和解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及刑事和解与无罪推定等,虽然在形式上相互矛盾,但在实质上,它们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内,各自实现各自的价值。法律23.3万字 - 会员
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刑事庭审调查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市两级法院示范庭和对比庭的实证考察,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法庭举证、法庭质证、人证、法庭认证问题,以期对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有所助益。法律28万字 - 会员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本书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检察权理论、法律监督理论及公益诉讼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从法律文本与司法实践双重视角出发,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起诉主体、诉前程序、起诉条件、审判组织、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以及人民法院结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始终基于一种“现实主义”的立场,立足于具体的现实条件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制度预设法律2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