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侠义三千年
更新时间:2023-04-07 18:47:48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缘于吴向京老师在北大关于“侠义文化的演变”的讲座,它跳出了文学的视野,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去探求侠义文化的演变及其意义。分为启篇、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讲侠义之理,下篇讲侠义之史。上篇试图从哲学、社会治理等角度探讨侠的产生以及其存在必要性,从“义”的精神本质挖掘侠的起源和精神特质,并从中国礼制发展和法制史,探讨侠在春秋战国大量产生的必然性;同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所产生的与“侠”类似的群体特质进行分析,梳理骑士精神和好莱坞个人英雄的形成和塑造。通过对比骑士精神、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和侠义精神,更加明晰中国侠义精神的独特文化精神内涵下篇梳理了侠义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总结了其脱实向虚的总体趋势,用历史和文学的双重逻辑构建了一部更加完整、立体的侠义发展史。在叙述中,以历史背景下的典型侠客或者典型文学作品为核心,阐述该历史阶段侠客及侠义文化的总体特点。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侠义三千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
- [第二十]文化永流传,侠义永远在
- [第十九]侠之复兴,救亡启蒙
- [第十八]侠之玄者,葵花宝典
- [第十七]侠至情者,名利可抛
- [第十六]侠之归者,投靠朝廷
- [第十五]侠之气者,恩怨江湖
- [第十四]侠之神者,思想巨匠
- [第十三]侠之儒者,剑胆琴心
- [第十二]侠之仙者,诗酒人生
最新上架
- 会员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总第12辑)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在形象史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历史遗存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化16.5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1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辑为第十一辑,共收录19篇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32.9万字 - 会员
写好八十字,通习明代史(习字通史)
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元代史》围绕元代展开,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变……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文化5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3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22.2万字 - 会员
写好八十字,通习秦代史(习字通史)
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元代史》围绕元代展开,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变……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文化4.8万字 - 会员
写好八十字,通习宋代史(习字通史)
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元代史》围绕元代展开,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变……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文化5万字 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理想国译丛65)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文化31.8万字沿河行
这是一本以河流为主题,讲述英国历史的通俗史学读物。全书共分为八章,涉及英国萨塞克斯地区与乌斯河有关的历史。从十三世纪野蛮的贵族战争到十九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到二十世纪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作者用流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河流沿岸不同时期的历史串联在一起,探讨河流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文化不可忽视的关联。文化14.2万字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文化1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