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波斯札记
穆宏燕更新时间:2023-08-21 15:15:57
最新章节:附:半本书的怀念——献给思伽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波斯文化显得神秘、高远,其实,中国文明与波斯文明在历史上有过密切的交流,琵琶、箜篌、石榴等食物、器物均是由波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唐诗也影响了波斯诗歌。在这本《波斯札记》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专研波斯文化的学者穆宏燕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社会、诗词传统、审美趣味……书中的波斯有我们熟悉的一面,即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即受限于语言与地域的隔阂,长期游离于中国读者视野之外的一面。全书深入浅出,配有许多精美的波斯绘画、器物插图,是对波斯丰富的文化宝库进行的一次饶有生趣的概览。
品牌:联合天畅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联合天畅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波斯札记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半本书的怀念——献给思伽
- 后记
- 飘过帕米尔的云——怀念萨罗希
- 福露格:改变伊朗离婚法的女诗人
- 波斯古典诗歌中的诗酒风流——以海亚姆、莫拉维、哈菲兹为例
- 中波古典情诗中的喻托
- 再谈波斯四行诗的产生
- 波斯四行诗与唐绝句之比较及其可能联系
- 波斯细密画与《我的名字叫红》
- 舞破尘世升上重霄——从旋转胡舞到苏非“萨摩”旋转舞
穆宏燕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日本历史学家布留川正博代表作,探寻人类文明历程深层逻辑,亚洲、欧美媒体一致推荐。本书是一部不多见的,叙述人类文明发展中奴隶贸易这一现象,将历史叙事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想著作。奴隶这个群体从远古时期起一直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时期,在15—18世纪,奴隶贸易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登上非洲大陆和美洲的兴起而达到了顶点。400年中,西方世界迎来了政治、经济、军事的繁荣,但这一切却是建立在各个人种的奴隶们斑斑的血历史9.8万字 - 会员
14—16世纪东亚国家所贡宦官研究
在前近代东亚世界,“中国”“中华”或“华夏”,更多是一种文明的标签,与古代中国共享儒家价值体系的邻国朝鲜、越南有相当的同质性。它们或号称小中华,或自命“小中国”,所谓“凡礼乐文物,民风士习,悉仿皇朝”云者是也。宦官制度也仿效中国,且常以阉人当贡品。尤其在朝贡体系最为典型的明清时期,与中国接壤的安南和朝鲜进贡最繁,成为明代域外宦官的最大来源国。这批最能接近明朝皇帝的域外人士又常常作为使臣被派遣回原籍历史16.7万字 - 会员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好望角丛书)
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1959年,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终于建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独立国家。而美国,这个危险又强大的邻居,从未将目光从古巴身上移开。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历史33.6万字 - 会员
希腊小史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古代希腊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历史,涉及从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尾声谈到希腊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发展和古希腊史对今天的意义。历史19.2万字 - 会员
巴西之根
本书作者聚焦历史,探究巴西命运走向的基底因素,也即书名中的“根”,目的在于理解当下,寻找巴西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并得出结论:巴西的变革方向,就在逐步摆脱狭隘的传统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亚之“根”,朝着建立城市文明与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进。历史16.3万字 - 会员
英国小史
本书以30个主题串联起英国从史前直至当下的历史。大到介绍英国史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如君主立宪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政党制度的演变、现代司法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与弊病、外交政策传统与特色等;小到介绍英国人的吃、穿、住、行、习俗、偏好等,向读者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英国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了其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历史11.4万字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第23辑)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和刘文明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历史26.8万字 - 会员
日本结
“日本结”有双重寓意:一是团结,国民一体,在开放的世界中极其排外;二是心结,根深蒂固,盘缠在中日两国民众之间。“日本之谜”能否破解?“日本文明”是否成立?日本的现代作为留下了许多令人费解的疑团。本书以地缘历史哲学为认知平台,在人与自然的基础关系中追索民族根性及其文化抉择,看日本特有的“世间”社会和“间人”生活之由来,即它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如何自我建构、自行传承和适时转向?在“日本化”的宿命纠结中如历史24.5万字 - 会员
中世纪的西方精神生活
本书汇聚了于可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中世纪西欧和中欧的信仰问题及相关思想运动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于可先生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基石,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还聚焦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性探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历程。本书的学术性和历史深度,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及了解我历史2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