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对话名老中医:东部篇
更新时间:2024-08-30 15:34:12
最新章节:第27章 高彦彬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为名老中医讲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医道术形成过程,大师在身边,与名老中医贴近,展现不同大医风采。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采自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呈现名老中医的群体鲜活形象。本书记录了22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名医简介是对名老中医的基本介绍,名医寄语是精炼总结了名老中医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励,名医访谈主要包括名医之路、职业认同、学成中医、擅治疾病、传承发展等方面。名老中医的治学方法、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丰富鲜活有效的诊疗经验、对中医传承发展的精辟见解,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对话名老中医:东部篇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草钩玄
本书拟以我国历史时期为序,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个时期。各个时期首先结合其医学、经济、文化、教育及对外交往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该时期本草的编写情况,药物应用和理论发展特点。然后选择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学术成就。对于选择的代表性本草,分【概况】和【钩玄】两项,前者介绍作者、成书时间、编写情况、版本及流传等,后者在介绍卷帙、体例的基础上,着重发掘其文献、理医学65.2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名医类案
《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家江瓘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集之作。原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后经清代名医魏之琇(玉横)重订。全书共十二卷,分为二百零五门。本书大量搜集了明以前历代名医验案,同时博采经、史、子、集之中的相关资料,结合编者个人医案,共录病案2400余则,收辑内容广泛,涉及病类丰富,涵盖了传染病、内科杂病、外科病、五官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书中所载病案,大都有医学37.7万字 - 会员
虞医别录
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层出不穷,如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余听鸿及陶君仁等,其传承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启创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具深远影响。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深入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系统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医学14.8万字 - 会员
中医智慧与健康丛书:中医史话(汉英对照)
中医智慧与健康丛书精心选取内容,从中医药历史、本草、诊疗和养生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医药历史传承、特色优势和优秀成果,向世界推广中医药文化。《中医史话》分册是介绍中医文化的科普读物,从中医的起源谈起,选取中医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性著作、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等,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分专题写作,力求让读者了解中医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中医学的整体脉络。全书汉英对照,图文并茂,内容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医学7.7万字 - 会员
梅州中草药图鉴Ⅲ
本书稿收集了梅州境内200种野生或栽培植物药。作者在每味药的条目中都列出中文名、别名、科属、拉丁学名、识别特征、药用、性味、功能、主治9项内容,并配以原植物彩色图片,力求真实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本书稿出版后可供从事中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林业管理、海关检疫、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规划评估部门工作人员参考,是研究粤东乃至华南地区中草药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工具书。医学4.7万字 - 会员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第四辑)
本刊第四辑共收录学术论文19篇,“名医·名家访谈”栏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在清宫医案与老年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栏目既有法律制度、保护模式、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层面的讨论,又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等具体个案的剖析,还有从国外法律分析、国际立法借鉴等视角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探讨;“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栏目既对出土医学文医学26.8万字 - 会员
粤帮中药炮制技艺与现代研究
本书由上、下篇构成,共6章。上篇总论,分两章,第一章岭南中药业简史,第二章岭南中药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论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药蒸法的历史沿革研究、清蒸、盐蒸、酒蒸、醋蒸、姜汁蒸、发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药物等。全书共收载60多个特色炮制品种,包括来源、饮片历史沿革、规范与标准、炮制作用、现代研究五部分,其中现代研究部分包括工艺、药效、成分、作用医学17.3万字 - 会员
大小水火法钩沉
大、小水火法是产生于我国西北天水地域的一种补阴求汗、扶正达邪的治疗方法。其多用于伤寒门中之误治坏病,或温病过汗劫阴,或亡血、失精,或妇人产后而致邪热久羁、阴精大耗,无以化气酿汗达邪,或阴损及阳、身热足冷等病证,每能起到扶正达邪于表,挽危重于俄顷之效。它凝聚了天水几代医家的智慧和心血,创立已逾百年,而今几成绝响,张正海先生呕心沥血钩沉整理欲广其传,兴废继绝之功自不可磨灭。本书对中医临床在工作者开扩思医学6.5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脾胃论》评注
本书主要包括学术探微和原文评注两部分。学术探微部分主要是对该经典的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原文评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评议、医案选录、按语5部分。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原文,可以是对学术观点、疾病因病机、用药规律等的阐释;“医案选录”,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名家医案;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医学1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