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刘琼更新时间:2025-04-21 11:28:36
最新章节:第25章 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当前中国的崛起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文化立国”新理念,使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根据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当前各地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全面增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本书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观这个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与拓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形成新的理论突破。通过充分认识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地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经济发展注人新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进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5章 后记
- 第24章 参考文献
- 第23章 结语
- 第22章 正确处理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沙文主义的关系
- 第21章 正确处理文化包容与文化风险的关系
- 第20章 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 第19章 正确处理文化的群众性与文化的先进性的关系
- 第18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处理的若干关系》:正确处理鼓励创新与科学引导的关系
- 第17章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 第16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及途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刘琼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80后”作家笔下的精神图景研究
本书回顾“80后”作家出道以来二十余年的历史,认为“80后”文学是理解这代人的精神窗口,也是这代人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本书系统研究十余位“80后”作家,以聚木成林、汇涓成海的方式,探究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特质,反思青年作家如何潜入传统,求真问道,在熙攘之世,修己度人,传承人文精神,赓续文学荣光。文化20.2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的伏羲女娲神话:来自五个省区的田野研究报告
本书以河北涉县娲皇宫、河南淮阳太昊陵、甘肃天水伏羲庙、山西洪洞赵城镇侯村女娲庙、山东济宁邹城羲皇庙等地的田野研究为个案,较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伏羲女娲神话的传承状貌。研究发现:当代伏羲女娲神话叙事与地方民众的信仰生活依然息息相关;既具有鲜明的地方化特征,又体现了民族国家话语的深刻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相关神话普遍被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这使神话的叙事形态更趋复杂多元。文化20.6万字 - 会员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论
本书以文学与文化现象为原点,反思当代人文学术和思想文化,立足当代文化形态的新变,从心理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化学角度对文学作家、文学现象、文化教育与审美现代性问题进行探源析理。框架逻辑分为当代男性作家论、当代女性作家论、文学现象论、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论、文化教育论及审美批判论五个部分。全书关注现代性、方法论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选取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男作家余华、陈忠实、扎西达瓦等及女作家王安文化20.7万字 - 会员
“左联”潮汕作家群研究
本书是一本研究“左联”潮汕作家群较为深入、资料较为翔实的学术著作,主要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地缘、人物交游、话语空间等方面对当时“左联”潮汕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论述,介绍杜国庠、洪灵菲、戴平万、丘东平、杨邨人、冯铿等潮汕作家旅沪前后的人生经历、文学与革命活动,及其在上海的活动痕迹。下编主要对洪灵菲、戴平万、杨邨人、冯铿等人的作品进行解读,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与思想历程的转变进行爬梳,并对蒋光慈、文化15.8万字 - 会员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第三辑)
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化13.9万字 - 会员
苗族古歌《瑟岗奈》传承研究
本书回溯了20世纪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史,探讨了民俗学文本制作中传承人缺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黔东南苗族古歌传承人,使用民族志深描方法,具体阐释了使传承人在个人生活史、习艺过程、传承谱系、演述实践以及传习活动等维度上实现口头传统“我者”表述和呈现的民俗学文本制作模式,指出关注传承人是我们深入演述场域,在本土知识和民间话语体系中探究口头传统要义的关键路径。文化16.8万字 - 会员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华人文学跨文化特质
本书从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切入,以个体的现实身份、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等几方面来透析海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特质,阐释有代表性作家的个性特征、群体与流派之形成、发展与影响,其作品主题、风格之变化等等^通过对海夕卜移民作家作品的观照,结合传统文本细读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在异域多元语境中文化建构之意义。人类不断的智慧探求呈现了人性刚柔并济的广度和深度,那些释放心灵能量创造出交织着文化27.2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4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本辑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巴渝文化与重庆作家、区域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个案研究。所论皆有理有据,不乏真知灼见。在全球化时代,纵深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文化25.5万字 - 会员
鲁迅:“国家作家”的形象史
作者采用阐释学思维与方法,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有关鲁迅的传记、论著、影像等为文本,梳理、考察鲁迅形象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历程而发生微妙变化的。通过鲁迅形象演变史,思考现代国家意志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和文化取舍所产生的影响,探寻鲁迅形象演变的内在精神依据。通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产生的各种鲁迅传记和其他关于鲁迅的言说,勾勒出这一文化图景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文化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