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现状、理念与方法
王兆胜 李琳等更新时间:2025-04-28 17:42:1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集合王兆胜、李琳等多位学者研究新时期文学的相关论文。它立足于中国立场,以历史性态度、世界性视野、前瞻性眼光,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理论与方法进行辨析,寻找其内在规律,评估其功过得失,为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启示。这里既有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探讨,也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文论学科发展现状的宏观描述,还有对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追踪反思。理论与实践结合,微观与宏观并重,全景式展示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现状、理念与方法。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现状、理念与方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王兆胜 李琳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西部的心灵:玛丽莲·罗宾逊小说研究
本书以罗宾逊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废奴思想、宗教传统以及重农观念在美国中西部价值体系中的塑型作用,注重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世俗生活和神圣空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人类对栖身之所的身体附着与文化归依,从而对美国中西部文化的形成、发展、运作、成效等展开全方位整体研究,将主题讨论从地域意识升华至最为广泛的生命关怀,以更全面的眼光来阐释心灵家园的意义。文学22.5万字 - 会员
美国小说研究在中国的历史嬗变及其效应研究
本书基于国内外美国小说研究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文学接受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参照,通过细读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美国小说研究论文和重要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小说研究论著及相关研究学术论文与论著,深入研究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1901-1978年、1979-1999年、2000-2015年)中国美国小说研究的热点、角度、方法和总体走向,从整体角度历时性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美国小说文学41.4万字 - 会员
安吉拉·卡特诗学问题:解码《明智的孩子》
此书在本人的博士论文《〈明智的孩子〉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诗学》的修改基础上产生。此书为国内首次对安吉拉?卡特的《明智的孩子》进行诗学研究的专著,解释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内涵,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该著作的创新性还体现在:一、对《明智的孩子》的新文体进行了考察,在参阅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将其认定为古典庄谐体,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精神实质。二、采用文化诗学的方法,在文化史考辨之上,归纳出小说文学18.5万字 - 会员
《论语·学而》英译选本汇校集释:以理雅各《中国经典》第一卷为底本
本书主要从跨语言、跨文化的学术视域,对五部《论语·学而》的英译选本进行汇校集释,其译者分别为马士曼、高大卫、理雅各、詹宁斯和苏慧廉。正是在中西方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之中,中国传统的“校释”方法,才得以向翻译研究敞开其相对封闭的学术场域,并进而使内蕴于自身的理论潜能被再度激活。就具体的译文校释而言,本书以“关键词”的翻译与诠释为主,并辅之以“校释者按”,以期在“中西经文辩读”的意义上,对《论语》经文文学20.6万字 - 会员
桑塔格与中国
本书讨论了桑塔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上、思想上的深度关联。桑塔格的作品可谓“文如其人”,富于变化,有时又自相矛盾;与之相类似的“既此亦彼”“亦黑亦白”的变易模式,也主导着中国古典文论的整体框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考察桑塔格的整体创作及美学思想,可以看到,“变易中的不易”与“不易中的变易”,既纵贯其创作的始终,也横跨她创作的所有门类。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解读桑塔格,更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思想文学17.2万字 - 会员
形象学研究的四种范式
本书以阐释学为切入点,以现代语文学、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现象学为支点,聚焦历史形象、跨文化形象、心理形象、象征形象四类形象学研究范式。核心论点包括:形象学研究的核心是身份认同涉及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化运动;滥觞于罗曼司语文学、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现象学三大源头;不断突破并重构文学边界、学科疆界,跨越地理和文化藩篱;旨在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西方阐释学传统;形象学征兆的诗学革命深刻地嵌入了文学和思想现代性的文学20万字 - 会员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英国卷)
本书汇集的辞目主要介绍1980年后活跃在英国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获得较大创作成就的当代作家,希望有助于读者初步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经历和主要作品。文学19.4万字 - 会员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五卷):象征主义
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上对象征主义展开深度研究。前四章历时性地梳理象征主义流派发生、演变、衰落的历史,描述象征主义在欧美的影响。后四章偏重共时性的、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探究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音乐美学、自由诗理论和文化背景。文学39.8万字 - 会员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反对派研究
对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站在反对和批判的立场上进行的,而这些立场本身却较少被反思与相对化。本书结合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具体事件和议题梳理论争多方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探讨了反对方指责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民族主义问题、二元对立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和知识分子伦理问题等。本书以“现代性”问题是贯穿本书一系列议题的红线,在研究中力图超越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的二元模式,在对中国后殖民问文学1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