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现实的重力
更新时间:2025-07-02 14:48:38
最新章节:第30章 后记:普通的,自私的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现实的重力》系《思南文学选刊》主编的“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之一。文丛聚集目前上海最具影响力和潜能的11位年轻批评写作者,请每一位作者精选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力求成为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当下上海青年文学评论整体风貌的精品文集。本书是青年作家、评论家王辉城的第二部评论文集,继2020年出版的《佳人爱我乎》后,这部作品集结了王辉城为沈书枝、项静、文珍、三三、张怡微、钱佳楠、张定浩等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在点评作品之外,还讲述了作者自己对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的理解。
品牌:世纪文景
上架时间:2025-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现实的重力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30章 后记:普通的,自私的
- 第29章 月色满庭院——读牛僧孺《韦氏》
- 第28章 未选择的路——读止庵小说《受命》
- 第27章 孙诒让的三张面孔——读胡小远 陈小萍《蝉蜕》
- 第26章 鲁迅的面孔——读阎晶明的鲁迅研究系列著作
- 第25章 关于“虚构的非虚构”——读鲁敏《金色河流》
- 第24章 文学 爱与日常的瞬间——读李伟长《珀金斯的帽子》
- 第23章 《文学的瞬间》: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学——读木叶《那些无法赞美的》
- 第22章 一座充满喧嚣与骚动的动物园——读慢三的《尴尬时代》
- 第21章 两座山峰,一种现实——读孙颙《缥缈的峰》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考论
本书在对“土司子弟入学”制度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以“考”、“论”结合的方式,从对象补考、交往情况、交往特征、交往的影响及意义四个方面首次系统地对容美土司家族的文学交往史进行了历时性梳理,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这个家族文学传统承续数百年的原因。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充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同时,容美土司文学交往作为中华民族内部文化交流的经典范例,对其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文学29.5万字 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
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作者以女文学21万字- 会员
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及诗歌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迁变,诗歌批评中形成了一种抵制诗歌“技术主义”、要求诗歌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之“特殊性”与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这一延续了传统写实主义观念与先锋文学之对垒格局的冲突,加入了不少看似新鲜的元素和议题,如“底层写作”“打工诗歌”及“草根性”“新乡土”等。这引发了关于诗歌与伦理或诗歌自身伦理的讨文学31.3万字 - 会员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研究
1914年,黄侃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标志着现代意义“龙学”的诞生;而他为授课撰写的讲义《文心雕龙札记》,则成为现代“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札记》从传统的校注、评点中超越出来,开创了把文字校勘、资料笺证和理论阐述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从而令学术思想界对《文心雕龙》之实用价值,研究角度,均作革命性之调整”。《札记》重点落在三十一篇主旨的阐释上,因为黄氏学殖深文学27.9万字 -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迎向热情消逝的年代
从张悦然的“艺术情结”到黄锦树的“青年狂想”,从林棹笔下的乌有之蛙,到张怡微、路内小说里的旧日工厂,24篇深入浅出的阅读札记,带我们走出文学批评的框限,在当代中文小说的多样面貌中寻获崭新的惊喜。文学15.2万字 -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当代小说诗论
尝试着用“诗论”的方式来刷新文学批评的观念、形式和文体,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冒险。所谓文学批评,其实并非评判,更像是一种挖掘,一种对话和交谈,一种自我清理与启悟。借助他人的文字,来呈现一己的沉思。《当代小说诗论》分为“前辈们”和“同代人”上下两编,上编评贾平凹、刘震云、韩少功等出生于1960年代前后的作家的作品,下编论梁鸿、黄灯、徐则臣以及刘宇昆、孙频等“70后”、“80后”作家的作品。每篇评论文章文学20.9万字 - 会员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对南宋淳熙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的诗歌与书法进行综合研究。淳熙四家作为在宋室南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文人、书法家,他们诗歌及书法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思想理论等均与作者的学识、阅历、性格、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与历史文化背景、文艺审美思潮等因素相依相成的时代性特点。本书重点关注南宋淳熙四家诗歌与书法交融会通的思想艺术,时人及后世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论述,对淳熙四家诗文学18.6万字 - 会员
苏轼谐趣诗整理与研究
本书以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所辑苏轼诗为蓝本,以苏轼谐趣诗整理和研究为中心探讨。经过细致的考察与辨析,在苏轼诗作的主体2388首中,整理出应然谐趣诗105首,实然谐趣诗384首,共计达489首之多。从本书的五章设计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苏轼谐趣诗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点,对应然谐趣诗和实然谐趣诗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着重用文本和图表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第四章,对苏轼谐趣诗文学27.1万字 - 会员
西南联大写作通识课(在大师的讲堂上听课)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写作通识课》由四个部分和附录组成。第一部分由朱自清先生讲解文学常识、语言艺术审美;第二部分由沈从文先生讲解具体写作方法和技能;第三部分是朱自清、沈从文两位先生为学生开的阅读赏析课;第四部分选用了沈从文先生作为创作者的一篇独白。附录部分,则是联大各文学1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