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2)
二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这些知识对于发展环境人类学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例如,中国古代著名学者老子就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论,其影响传递数千年直至今日。中国藏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宗教文化中有“神山圣湖”的理念,反映了藏族民众热爱大自然的观念。学者们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建设和民族特性关系作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比如,有学者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嘎查草畜承包制度,提出了“自然资本化”观念。再比如,云南省边境的哈尼族建设的梯田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有学者提出这是“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特征”。
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重点建设区域。本书的主要论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探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发展与自然禀赋之间的关系。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召开10天之前,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碳减排目标:2020年与2005年相比,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40%~45%,显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目前,急需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提出实施方案。我们的主体研究内容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提出了建立低碳经济的具体对策。
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诸如青藏高原,是“江河源”和“生态源”,又是藏族、羌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国家已经实施了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效果明显。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机遇,开展碳汇交易活动,同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保护环境的优秀内容,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清新空气换取真金白银”。将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从地面扩展到空中,从国内扩展到国外。由此,我们提出了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开创社会稳定、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新局面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建议。相对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同类学术著作,本书的创新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环境保护与经济生产双赢运作机制结构的具体思路和建议。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建立区域碳汇功能区,构建低碳经济体系,在新的层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为此要通过环境交易的方式解决碳失汇问题,开启发展经济的新渠道,让无形生态劳动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价值,探寻引导农牧民顺从生态循环规律去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的道路。中国少数民族有些特殊的保护环境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掘这些优秀的民族观念、思想,增强民众的环境权益意识,将有利于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弘扬不同少数民族的环境文化,利于维护生态多样性。
2.提出弘扬环境保护中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建议。我们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民族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相比中国东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大片森林草地,区域碳汇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哥本哈根协议》,及后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通过的决议,例如,2010年12月12日的《坎昆协议》(Canc’un Agreement),2011年12月12日的《德班协议》(Durban Agreement),保护性地开发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有一些保护环境的特殊方法,效果很好。发掘这些简单高效的环境保护方式,不断提升其中蕴含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务院2020年碳减排指标,从而为维护全球环境良性生态循环作出贡献。
3.提出环境资源产业市场经营管理策略。建立产品制造新理念,生产更富有人性化和亲自然的产品,即追寻生态建设项目的产业化和经营化、绿色产品加工的精细化和品牌化,以便保持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交易是有形劳动经济产品,但是环境交易却是无形生态劳动产品。因此,这类新型的商品不能进入传统的市场和用传统的方式营销,需要建立新型的交易结构,设置交易规则,采用新方式买卖。同时,一些市场经济使用的交易规则,也是适用于碳汇类型商品的交易。
4.提出环境人类学基本理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人类学理论体系,为此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概念、理论、结构等。例如,研究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影响和引导人们建立与环境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案例,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同时,学习北美国家环境保护的好经验,引进一些新观念和新理论,同时吸取一些失败的教训。环境人类学在中国属于一个新学科,虽然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建设事宜为其鲜明特色,但也需要学习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例如,研究北美大陆环境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并且消化、吸收、创新。环境人类学这个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从多方面规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鼓励人类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
本书是对我们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研究课题成果的初步总结,这些课题包括:1.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藏特色经济:农牧业、旅游业和矿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Z1111;2.2010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建设、碳交易结构设计与实施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0YJAZH080;3.200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民族大学“新兴与交叉学科研究类”科研课题《未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建设与人类学研究》;4.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金支持项目;5.2008年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项目《黄河宁夏段水资源利用和建设区域碳汇功能区综合研究》,宁环(财)涵〔2008〕06号。
本书是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在对当代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关系到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能否长期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这样的理念:借鉴、吸收现代西方环境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创建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人类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编写本书的出发点在于尝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人类学,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学术资料,并试图努力将最主要的相关学术著作和理论观点都囊括在书中。然而理想的设计与最终的成果还是有差距,虽然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我们清楚地知道本书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既成为我们在本书完稿之时的莫大遗憾,也成为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以便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校环境人类学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环境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本书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但我们应当对书中的错误承担完全的责任,我们深知,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求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指正。
王天津,田广
2012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