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营平二州史事序
【题解】
顾炎武的文章一般有较强的经世致用精神和家国情怀,对于明末清初的政治现实多有反映。此文是顾炎武为营州、平州二州所作地方志的序言,第一部分描述郭造卿等人修《燕史》和《永平志》的过程;第二部分描述顾氏为营州、平州二州修志的缘由;第三部分则描述修志的过程;最后借宋亡之故,感慨历史之鉴,亡国亡民之耻,“焉得不纪!”顾炎武的散文因为用语平实,文中少带感情,只是用情处必是“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种感情更加饱满,这种感情决堤所带来的力量和强度更加震撼人心。
【选文】
昔神庙①之初,边陲②无事,大帅③得以治兵之暇留意图籍④。而福之士人郭君造卿⑤在戚大将军幕府,网罗天下书志略备,又身自行历蓟北⑥诸边营垒,又遣卒至塞外穷濡源⑦,视旧大宁⑧遗址,还报与书不合,则再遣覆按⑨,必得实乃止,作《燕史》数百卷。盖十年而成,则大将军已不及见。又以其余日作《永平志》百三十卷,文虽晦涩,而一方之故颇称明悉。
其后七十年而炎武得游于斯,则当屠杀圈占⑩之后,人民稀少,物力衰耗,俗与时移,不见文字礼仪之教,求郭君之志且不可得,而其地之官长暨士大夫来言曰:“府志藳[11]已具矣,愿为成之。”嗟乎!无郭君之学,而又不逢其时,以三千里外之人,而论此邦士林[12]之品第,又欲取成于数月之内,而不问其书之可传与否,是非仆所能。
独恨《燕史》之书不存,而重违[13]主人之请,于是取二十一史、《通鉴》诸书,自燕、秦以来此邦之大事,迄元至正年而止,纂为六卷,命曰《营平二州史事》,以质[14]诸其邦之士大夫。
世之人能读全史者罕矣,宋宣和与金结盟[15],徒以不考营、平、滦[16]三州之旧,至于争地构兵[17],以此三州之故而亡其天下,岂非后代之龟鉴[18]哉!异日有能修志者,古事备矣,续今可也。或曰:及营,何也?曰:中国之弃营久矣。夫营,吾州也,其事与平相出入[19]焉,焉得不纪!若夫合幽[20]并营,以正古帝王之疆域,必有圣人作焉,余以此书俟之。(《亭林文集·卷之二》)
【注释】
①神庙: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庙号神宗。②营平:营州、平州。营州,古州名,位于今辽宁。平州,古州名,位于今河北。③大帅: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明末抗倭英雄。④图籍:地图册簿。⑤郭造卿:字建初,号海岳,著《燕史》、《永平志》等。⑥蓟北:蓟州北。蓟州,古地名,位于今天津蓟县。⑦塞外:边塞之外。⑧大宁:明代卫所,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宁城。⑨覆按:亦作“覆案”,查究。⑩圈占:指(清)划定界线并占领。[11]藳:文稿。[12]士林:文人、士大夫。[13]重违:难违。[14]质:质询。[15]宣和:宋徽宗1119~1125年间年号。宣和二年,宋徽宗遣马植与金国结盟攻打辽国。[16]滦:滦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17]构兵:交战。[18]龟鉴:榜样或教训。[19]出入:接近。[20]幽:幽州,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