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行记(1)
1.卖出第一件很容易,难在第二件
2000年7月,我和郭浩刚从学校毕业,郭浩的母亲想让他回老家当教师,对我们去外地找工作很反感。尤其是“计算机”“电脑”这些名词,对于一个才开始有网吧,有CS的小县城的近50岁的长辈来说,陌生得让人恐惧。
郭浩与我不同,我父母长期经商,对我外出谋生没有什么意见,就算混不好还可以回家帮他们卖卖泡菜(我父母是开腌制品加工厂的)。但郭浩的父母都是企业职工,对于销售,他们认为和摆地摊是一个概念。
从学校出来时郭浩问我:“我一个学数学的,该找什么工作?”
我告诉他:“我还是学历史的,难道我要去教中学生?”
我们俩就这样去了人才市场,可笑的是,人才市场和人力市场靠在一起,隔了一条街,我和郭浩去的其实是人力市场,后来有一次跑客户经过那里时才发现。
在经过三个星期对电工、水管工、瓦匠等招聘的筛选后,我们俩对找工作很悲观。郭浩甚至打算去做电工学徒,他说自己物理学得还不错。这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电脑公司招聘销售的广告。招聘的老板姓耿,一身藏青色西装,穿着白衬衫,打着一条蓝色条纹的领带,在人力市场里面很抢眼,我当时很纳闷,为什么一个代理电脑销售的要穿得跟金融从业人员一样。
“这么说,你们俩是刚毕业,打算找工作?”
“是的,不过电脑这东西我一点也不懂。”郭浩表达了我们俩的看法。
耿老板很直爽:“没事,我们提供专业的培训,你们知道IT业么,知道中关村么?中国的硅谷,从那出来的都是有钱人。才毕业一定要找个好平台,我们公司你们肯定听过。”
于是我们俩便跟着耿老板走了,回头想想,刚毕业的时候真是单纯,连工钱都没谈。
耿老板的店,除去我们两个新人业务员,还有财务部的江姐和技术部的孟帅,再加上耿老板,总共五个人,一家电脑销售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不得不说,郭浩是个非常老实巴交的人,说话单调乏味,与一般能说会道的业务员完全搭不上边,我看着店里面琳琅满目的电脑仪器,对耿老板说:“我们俩不一定适合做销售。”
耿老板拍拍屁股,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还铭记在心的话。
“就算你们俩啥都不会,市场上转三个月也能卖出去一台。”
这话当时我还觉得是玩笑,现在想来真是销售界莫大的真理,从业十五年,做过各行各业的销售,见过稀奇古怪的业务员太多了,瘸腿拄拐跑业务的、脸上三道疤小孩见到都会吓哭的、身高一米四的……这些人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半个字不识的老大妈,有下岗退休的,还有一边卖保健品一边卖保险的。有些人在销售界一待就是十几年,有些人几天之后就坚持不下去了,但不管是哪类业务员,他们只有卖得多和卖得少的分别,而不存在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
市场上最大的规律就是供需关系,有需求就有供应,有供应就有销售,只要你带着产品在市场上,就算你不主动推销,都会有人主动找你购买,所以刚入行的销售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第一心态就是: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卖东西的人。
做销售一定要乐观,不能有一点消极情绪,要对自己和货品有十足的信心。如果你总想着产品不好卖,总认为自己做不好,那干脆还是早一点转行算了。
在实际的门店销售过程中,有很多导购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习惯性地去判断客人会不会买,结果就会产生先入为主式的想法。他们心里想着:我们的产品好不好卖啊,客户是否有需要啊……这类销售人员在犹豫的过程中,会错过很多销售产品的机会。另外,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看到某些客户时,习惯主观判断,比如他们家的产品比较高端,而来了一个穿着普通的人,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人肯定买不起自家的产品,就算是客户主动询问,他们也会爱搭不理。
这种先入为主式的消极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客户是否有能力、有意愿购买是人家的事,作为销售,尽全力推销才是你的本职工作。
还有一类销售人员不自信。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深入人心,他在卖拐时,“老伴”高秀敏就打退堂鼓说:“要我说这个拐就别卖啦!……这满大街都是腿脚好的,谁买你那玩意啊?”
赵本山一番“我能”的表白非常自信:“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
小品中赵本山饰演的角色,绝对是一个好销售,而高秀敏饰演的角色则属于缺乏自信的销售人员。一个缺少信心的销售人员,就算手里拿着再好的产品也可能卖不出好业绩。
进店客人对我们货品的信心,很大程度来自于导购对货品的信心。如果你在销售过程中表现出畏难情绪,那么就会传递给客户消极的信息,“导购都不确定,这东西能好使吗?”“销售对产品犹豫,说明这东西肯定不行。”
只要入行做销售,无论加入什么公司、销售什么产品,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公司,相信产品。如果你对公司、对产品缺少信心,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工作?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为什么还要从事销售行业?
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销售新人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我”行不行和“产品”行不行,尤其是第一个问题可谓销售新人最大的心魔。克服了这个问题,就等于成功开启了销售生涯,如果克服不了,很可能就会选择转行。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卖东西的人。只要你手里有产品,无论多久,一定可以卖出去,或者说被客户买走。你的老板在制造产品时一定经过了认真的市场调研,如果没有市场需求,谁都不会盲目投资,所以说卖出第一件产品绝对不是难事,难在你能否卖出第二件、第三件……
想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与十足的自信,如果你在推销时总是感到恐惧、担忧,那么必须尽快调整好心态。
2.敬畏你的客户,但不要逃避
我谈销售心态的目的并不是要进行激励性的销售洗脑,相反,我觉得激励式洗脑培养出的打鸡血心态并不是特别有效。比如保险公司的喊口号、搞激情销售,讲师台上讲得兴奋,下面的销售人员,尤其是新人更加兴奋,觉得自己现在去市场上就能卖出几百万的业绩来,但最终大多铩羽而归。上文所说的销售员心态,“只有卖多卖少,而不存在是否卖得出去”,是我在行业内见到的,从业至少三年以上的销售员的普遍心态。
很多人觉得心态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很没意义,销售员卖不出去东西、遇到挫折是必然,再厉害的销售员也会有峰谷期和峰底期。而心态调整,在一些销售人员看来,就是调整遭遇挫折时的负能量心态。这其实并不绝对,负面心态对销售有非常大的意义,比如说恐惧,你在野外遇到一只老虎,你不害怕不逃跑的话,很可能会被老虎咬死。恐惧有时候决定了我们能否生存。
我在这里谈的销售中的心态,准确说来并不是教你如何调整心态,更主要的是描述优秀销售人员普遍有的,在销售时的一些自我心理认知。不得不说,缺乏自我认知的人也能卖出去单子,但只有接受并改变自己原先认知的人,才会在这个行业活下来,并越做越好。第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承认我可以卖出去,只有卖多卖少的差别。
到耿老板公司的第二个晚上,他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培训,把公司销售的电脑产品天花乱坠地介绍了一遍,然后就是让我们熟记产品介绍的各种话术。实际上当时我跟郭浩对什么奔腾三、内存、显卡一点都不了解,耿老板说:“现在中国才开始普及电脑,我们这地方不像大城市,很多家庭都还没有,想买电脑的人非常多,市场非常大,你们就照这个跟客户说。”我跟郭浩两人就把我们的电脑速度如何的快,屏幕如何的大,网速如何的好……整整背了一晚上,当年大学挂科补考都没这么下过功夫。
完事之后,我跟郭浩觉得明天就是摆着机子放在那收钱就行了。郭浩睡我上铺,跟我说:“铁哥,我觉得销售没什么难啊,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愿意买?”
第二天,耿老板带着我们俩去了一个商场展会,小地方的好处就是,一逢周末商场里就一堆人,刚好又是商场办家电节,卖冰箱的、卖彩电的、卖空调的都在这个商场摆展柜,加上我们,卖电脑的展柜不过三家,不到7点,我们三个就把展柜摆好,等着客户上门。
中午耿老板买了三份鸡腿饭,一边吃一边问我们俩:“你们说,为什么那边卖电饭煲的有那么多人围着,我们这一上午一个人都没有?”
说实在话,耿老板是一个非常淡定的人,他把我和郭浩这两个二愣子招过来,包吃包住还给薪水,居然还能忍受我们俩傻坐着等客户。
郭浩说:“大概是他们家都有电脑吧?”
“你觉得那个老大爷家也有?”耿老板指着一个戴着雷锋帽的大爷。
“他肯定不会用啊!”我说。
“你怎么知道?”
我们俩一愣,心想这还用问么,这大爷都能当我爷爷了,还一副乡土打扮,对那个电饭煲都研究半天,怎么可能会用电脑。
耿老板接着说:“我问你们俩,他不会用就不能卖给他了?你们俩不招呼人过来,谁会来看这铁盒子,真当有人主动来买吗?就是卖菜的也要吆喝俩嗓子吧。吃完饭,你们俩去招呼人过来,今天不卖出去一台,明天你们俩就不用来了。这就算你们的实习。”说完耿老板就去后台了,“就按我昨晚教的来介绍,能卖出去,相信我没错的。”
刚才我们还觉得耿老板太淡定了,这回明白了,鸡腿饭不是白吃的。
我跟郭浩坐在柜台里,一面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一面思量耿老板的话。他说的没错,我们不招呼人的确不行,而且昨晚背那么多话术,一点也没用上。中午饭点一过,商场里的人又渐渐多起来,郭浩问我:“怎么招呼?”
我看到一个中年人在电视机展柜那边,正往我们这走过来,“我们先问问那个人。”
“怎么问?”
“就说你要不要看看电脑。”
“好。”说着郭浩就上去了。
“先生您好,请问你要不要看看电脑?”郭浩说话的样子就跟刚学说话的小孩一样。
“不要!”那人摆摆手,看都没看郭浩一眼就走了。
郭浩舒了口气走回来:“他不买,你上。”
我看又一个中年人朝我们展柜走来,就这么一会,我手心出汗,浑身发抖,典型的肾上腺素分泌反应。一位先生走了过来,我拦住他:“你好,请问要买电脑吗?”
“嗯?你说什么?”
我指指柜台:“电脑,你要看一看吗?”
“哦,你说慢一点,我没听清楚。”当时我太紧张了,导致语速过快。说着话,他跟着我到了柜台,“这个有什么用?”
“这是现在最先进的电脑,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做家庭影院,我们用的是最新式的处理器,非常快。”我算了算,说完这段话我当时只用了一秒钟。
“太贵了,没什么用。”他转身又走了。
我松了口气,回到座位上,对郭浩说:“到你了。”
郭浩又走出展柜,这时没人经过我们这,他开始向一个大叔走去,走到一半,他转了回来:“不行,我讲不出来,要不你跟我一起试试。”
……
这就是我和郭浩的第一次销售经历,对客户的恐惧并不是所有销售人员都会有,据说,人类在遭遇敌人时,有两种反应,一是逃跑,二是攻击。但无论是哪种反应,都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语速加快,手脚发抖,当恐惧扩大,我们就会逃跑,逃不了了,就会反击,反击的时候你会兴奋。我们接触客户时,尤其是新人常常都会这样,想想你有没有因为马上要见一个客户而急躁兴奋,或者,因为马上要见一个客户而害怕,想要逃避,这两者反应相反,但都是因为恐惧所导致。
这是好事。
你要是不怕老虎,你就不会逃跑,你可能就会被老虎吃掉。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它能让你更理智,如果你害怕见客户,那么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1)自己害怕的究竟是什么,是担心产品不好还是担心客户拒绝,担心客户的疑问无法解答,还是自己的销售业绩不能达成……你一旦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你就可以去着手解决。什么都不怕的销售员我也见过,基本都是满嘴跑火车的骗子。
(2)如果我逃避客户,我会损失多少业绩,少赚多少奖金。我该如何完成销售业绩?不关注销售业绩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销售,你对客户的恐惧如果超过了你对业绩的关注,说明你认为这个客户能给你带来的价值不够,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一个客户的潜在价值到底有多少。
(3)如果这个客户拒绝我,他会如何拒绝我。提前思考并做好心理准备,可以让我们面对客户时更淡定,而客户的每一次拒绝都能让我们的销售技能更加精进。
对于现在的新人来说,因为过于恐惧而不敢接触客户的非常少,这类人大多在面试时就被筛选掉了,更多的可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接触客户时完全忽视客户的反应,自顾自把该说的一溜说完。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引发的恐惧情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个搭档。
我和郭浩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接触社会还有些排斥,有点紧张。不过,两个人一起工作会感到安心不少。我们俩整理好衣服,继续物色客户,这时来了一个导演打扮的中年男人,胸口挂着一个相机,头发喷了发胶,看起来很时尚。他从另外两个电脑展柜走过来,我和郭浩意识到这是潜在买主,于是迅速迎上去。
“先生您好,请问是想买电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