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教授提出,经威廉姆斯教授等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包括市场搜寻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合同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它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摩擦力”,市场中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的存在,迫使企业试图以内部组织替代外部市场,以行政安排替代市场交易来配置资源,进而提交交易的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Oliver E.Williamson[128](1985)提供了半结合的最一般的交易成本分析。当存在高的资产专用性、高不确定性和高的交易频率时,公司内部组织将能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公司依靠低效率的官僚主义的刺激,就不能迅速采用市场的高效率刺激,因此,连续结合所引起的不断增加的效率损失将是显著的。由此可以得出,倘若采用半结合战略的话,利用官僚主义的管理适应性和保证规定,高度的资产专用性将能够和高效率的刺激结合起来。战略联盟属于“混合制”或“中间组织状态”的特殊形式。沿着Williamson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和“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交易的频率”等分析维度,国内外多数学者多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扩展,用于解释企业联盟存在的合理性。
Coase[129](1937)也指出企业之间联盟合作协议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解释。联盟代表一种可以共享市场和内部组织的治理结构,旨在避免或减轻彼此经营中的风险(Park和Russo[130],1996)。企业联盟的交易经济学解释是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扩展并适用于企业联盟的结果。以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联盟进行经济学释义的简单逻辑过程可以表述为:联盟伙伴之间资源互补共享、信息交流充分,彼此间交易频繁,在共同的经营目标、高速的信息传递和惩罚机制的监控下,联盟各方的机会主义与有限理性受到抑制,对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增强,交易费用得到有效降低,交易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技术交易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技术信息的外生非对称性决定了高的信息成本,技术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高的风险成本,技术的可重复交易性和技术外溢性则决定了高的保护成本和监督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运用在研发联盟中的着眼点就是研发联盟的企业之间力图以人为安排来减少技术交易成本。当企业意识到交易成本过高时,建立联盟可以加强企业的控制能力,从而避免了诸如谈判过程冗长、技术交易成本高昂、隐形知识获取困难等问题,增强了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研发的能力。
Hennart[131](1988)提出了一个更为形象的解释。假定生产某种特定产品的开发,需要两方面的技术a与b,它们分别为A公司和B公司所拥有。倘若a易于在市场上获得而不致引起高的交易成本,但b不是这样,这时两种技术将由b加以结合,而由A向B发放使用a的许可证。倘若b易于在市场上获得,而a不成,就会发生相反的情况。然而,若是两种技术均不易在市场上获得且必然引起过高的交易成本的话,这时就出现了建立研发联盟的必要。它表明,信任与合作是能够与追逐私利的行为共同存在的。
联盟伙伴之间以稳定的合作关系替代市场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可以从信息搜索成本、隐形知识转移成本、谈判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信息搜索成本。信息成本是指技术需求方发现所需技术并且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信息的成本,还包括技术持有方对技术需求方有关技术承接能力等信息的了解所需的成本。在研发联盟,如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企业的需求往往是特定而又动态变化的,它们对大学、科研院所的能力往往并不了解,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大学、科研院所担当合作伙伴,而大学、科研院所为实现合作创新,同样需花费大量资源了解企业及其需求。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背景往往不同,这给合作创新各方的信息沟通带来了一定难度。建立稳定的研发联盟关系可以减少信息搜索成本。
(2)隐性知识转移成本。企业间隐性知识的传输在理性市场关系下是困难甚至不可行的。正如面对一个对产品只有不完美信息的潜在买方,如果卖方为了使买方信服而使信息对称化,这样买方就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拥有了这种知识,产品印象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卖方会努力隐藏或夸大产品的真实价值(Buckley和Casson[132],1976; Madhok[133],1997)。在这个例子中,买方和卖方是明显的竞争关系。交易成本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证明合作能够促成企业间隐性知识的传输。又如,在技术交易中,单凭技术资料的移交是远远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转让方所交付的技术资料并不能包括其所转让技术的全部内容,特别是无法包括技术人员头脑中的技术经验和技术诀窍。这些经验和诀窍,尤其技术秘密需要通过技术人员的操作演示和现场指导才能表达出来,而且这些经验和诀窍往往涉及所转让技术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技术传授的效果,联盟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这种信息沟通。企业间通过联盟建立一种紧密的合作联系,可以在隐形知识转移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3)风险成本。建立联盟关系可以降低风险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缔结或参与战略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联盟伙伴之间资源互补共享、信息交流相对对称充分,不确定性降低,由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交易费用也相应减少。②联盟成员间的资源互补性和彼此间的“人质效应”使彼此间专用性资产相互渗透。资产专用性越高,联盟各方保持长期稳定性越有意义,企业之间合作的意愿也越强。
(4)机会主义成本。联盟参与者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不会失去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的同时,最充分地利用共享资源,这就导致了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合作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有两种比较突出的表现:一是侵占对方的资产,二是对合作减少投入或无效投入,因为多投入往往使己方退出壁垒增高从而在联盟中陷入被动地位。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合作各方可能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可避免会损害联盟体的整体利益。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联盟伙伴是非竞争关系的情况。当合作伙伴是非竞争关系时,一方面,联盟伙伴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使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盟之间荣辱与共,“有限理性”得以抑制;另一方面,联盟成员间交易的长期性和交易的频繁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联盟成员间在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这个角度,战略联盟可以满足合作各方的战略目标,并且在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下,当合作利益大于机会主义收益时,联盟能够取得更大成功(Jarillo[134], 1988)。
②竞合关系下的联盟。当联盟各方是直接竞争关系时,交易成本理论预示着较高的失败率。在这种情况下,联盟各方都会试图最大化己方的学习过程。Park和Russo[135](1996)早就指出当直接竞争对手在一个联盟网络中相遇时,将大大提高联盟失败的概率。因此,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竞合关系在带来交易成本节约的同时,也会给联盟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在这样的联盟中,保护关键专有资产将变得更加困难,机会主义的诱惑将加速联盟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