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人生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不是谁都能做“穷人”

南怀瑾认为,“君子固穷”的境界必须有一定修养的人才能做到。他举了一个例子:明朝一位名士是大画家,诗文也非常好,穷得不得了。第二天没有米下锅,头天晚上他却还坐在树下赏月吟诗。太太唠叨他:“明天没有米,还作诗!”他看看天上的月亮说:“时间距明天早晨还有好几个时辰哩!明天的事明天管,现在还是看月亮吧,风景太好了。”

 

孔子刚离开陈国,陈国国君得知楚君欲聘请孔子,为自己没重用孔子而追悔莫及。于是,他与重臣密谋,决定派兵围困,逼孔子一行自返陈国,这样做既不失国君体面,又能得到孔子这一人才。

遭困的当天夜里,孔子密派一弟子单身溜出包围,去楚国求援。

被围困的第二天,原来带的粮、面就吃光了。进入第三天,孔子师徒就地拾柴,烧点开水充饥,个个饿得面色憔悴,四肢无力。

而孔子却照样为弟于们授《诗》讲《礼》,抚琴高歌。

围困进入第五天,北面放开了一个大口子,但孔子师徒依旧就地拾柴,挖野菜煮着吃,并没重返陈国。

在这饥饿难忍的日子里,加之夜寒白天热,有五六名弟子病倒了,还有几名弟子情绪波动很大,时而说些怨言,孔子总是耐心劝解。

孔子说:“君子处境困窘时,仍能坚定不移,信仰不变;而小人困窘时,就会任意妄为,没有顾忌,不能把握自己。君子无忧,不惧困窘,视个人富贵安乐如浮云;而小人终日为私利忧愁。”

听了老师的话,弟子们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遭困的第五天深夜,两位弟子暗自溜出包围圈,在天亮之前买回了两袋粮食,弟子们忙着打水、拾柴、煮饭,孔子师徒终于饱餐了一顿。

遭困的第七天,楚国派出的兵将车马带着许多粮食来了,那些围困者看到“楚”字旗一跑而光,孔子师徒得救。

 

南怀瑾认为,“君子固穷”是文人的修养,但要具备这种修养又谈何容易。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构成一个中心思想,自己要有个境界,假使内在没有东西,人生是相当空虚的。有事情做,忙的时候不觉得,一旦把事放下,处在清灵当中,就要受不了了。这个“穷”还不只是指经济环境穷,人到了穷途末路,上了年纪,万事俱空,儿女离开了身边,老伴也去了,冷清清一个人,的确不好受。这个时候,必须自己有自己天地中“性天风月”,自己有自己的修养才行。有了这个境界,才能做到“君子固穷”。

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要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顾生活问题,但也不能为了生活而什么都做。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做不到,他们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们应该在自己的心里设置一个道德底线,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要清楚明白。只要是在道德底线之内的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旦超越道德底线,我们就要及时刹车,以免越陷越深。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隐居山林之后,生活一直很困苦,经常靠朋友的接济过日子。有一回重阳节,他没有酒喝,当地的官员就给他送来了酒。他当即痛饮起来,直至大醉。陶渊明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复出,再次混迹官场,不用再过如此落魄的生活,但他不愿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晚年的李白也是如此。李白才华横溢,得到唐玄宗的欣赏,如果他肯谄媚权贵,一定可以做大官,享受很好的生活。但他不愿向权贵低头,因此被排挤出了官场,过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生活。

 

由此可见,“君子固穷”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超越,也是一种气节的表现。有些人会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违背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未必在道德上有损,也未必会伤害别人,因此,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他们还是向现实低头了。而李白、陶渊明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他们做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固穷”,没有向现实低头,也没有因为要做的事情不违背道德而勉强自己去做。

所以说,“穷人”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穷人”不仅仅要忍受物质的贫乏,还要加强自己的修养,有自己的气节。就像苏武一样,宁愿在匈奴放羊,也不愿丢掉汉朝的节杖。生活中那些在富贵与名利中执著的人,在孔子眼里,连做“穷人”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