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二 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报告
作为金砖国家,中国和巴西是当今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强中巴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巴西社会学会合作,于2012年分别在各自国家开展了“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该调查采用同样的问卷和抽样方法,从不同类型的大学中抽取了18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中方调查情况及主要发现报告如下。
一 课题实施情况与样本构成
(一)课题实施情况
关于中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是在2012年3~4月进行的,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课题方案的要求,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共选取了6所大学展开调查。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共计发出调查问卷1800份,实际回收问卷1745份,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1708份,符合课题抽样的要求。
(二)样本构成情况
1.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性大学生占38.0%,女性大学生占62.0%;就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为19.98岁,其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17岁,年龄的中位数为20.0岁,年龄的众数为20.0岁(见表1)。
表1 本次调查大学生的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2.专业构成与年级分布
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专业门类非常广泛,覆盖至少10个学科大类;在年级分布上,主要以本科阶段为主(见表2)。
表2 本次调查大学生的专业构成与年级分布

3.地域来源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生源地分布十分广泛,涉及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其他所有省市,其中来自城市的占68.6%,来自农村的占31.4%。
4.婚姻状况
中国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未婚的大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未婚的占99.1%,已婚的仅占0.9%。但其中同居的占0.4%,离异的占0.1%。
二 家庭与朋友
(一)家庭成长环境
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多数大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下,其中,为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54.7%,母亲占62.1%。同时,38.9%的大学生的父亲学历是大学以上,母亲学历为大学以上的占32.6%(见表3)。这表明,30%左右的大学生的父母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表3 本次受访大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

注:因本次调查部分内容为选填题,故被调查者未必每个问题都作答,故各项数据统计比例未必全为100%,余同。
2.父母的职业与行业
从父母所在的行业看,占比相对较多的是政府部门、服务行业和工业领域;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看,占比相对较多的是公务员和其他行业中正规(有编制和有保障的)就业人员(见表4)。
表4 本次调查大学生的父母的行业

3.家庭结构
超过70%的大学生所在家庭结构完整,其中仅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占64.1%,与父母及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9.5%,二者合计达到73.6%; 3.2%的大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其中只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占0.7%,只与母亲一同生活的占2.5%; 1.7%的大学生生活在重组家庭,其中与母亲和继父一同生活的占1.2%,与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的占0.5%。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原生家庭比较稳定,少数人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
(二)交友
1.朋友数量
大学生喜欢结交朋友,73.0%的朋友数量在10个以上,平均朋友数量约为15个,其中,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没有朋友的仅有39人,占2.2%(见表5)。
表5 本次调查大学生的朋友数量分布

2.交友途径
大学生结交朋友的途径是比较多样的,其中主要以在大学时和中学时结识的朋友为主。其次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和参加社团组织认识朋友。通过社团组织、上网、宗教活动结交朋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2%、6.7%、0.9%(见表6)。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交友途径比较丰富。
表6 大学生的交友途径与朋友来源(多选)

3.择友标准
从日常出行伙伴的构成看,85.4%的当代大学生经常与朋友/同学一起出行,46.4%的大学生经常与父母一起出行,22.7%的大学生经常独自出行,21.4%的大学生经常与恋人一起出行。这表明,朋友和同学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日常伙伴。当代大学生选择朋友的标准排序依次是:共同的兴趣爱好(68.8%)、值得信赖(65.6%)、相同的思想观点(39.5%)、能在生活中帮助自己(25.0%)、做同样的事(19.8%)。
三 学习生活与毕业打算
(一)学习生活
1.专业与志愿的匹配度
超过70%的当代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与当初自己的第一志愿是相符合的,但仍有30.0%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转入别的专业学习。这表明,多数大学生目前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愿之间的匹配度比较高。有21.2%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尝试转入别的专业但没有成功。这表明,在中国的某些高校,大学生转换专业的自由度比较低,受到一定的限制。
2.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
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四个主要因素如下:首先是本人的爱好,其次是家庭影响和就业机会,再次是就业保障、对社会的意义和录取的难易度,最后是专业是否受人尊重、学费高低、受朋友影响等。
3.学习时间
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91.5%的大学生为全日制学生,平均每周的上课数大约为22.44节,若每节课按1小时计算,他们每周上课时间大约为22.44小时。在课外学习方面,大学生每周平均课外学习时间大约为10.44小时,即除去双休日之外,每天大约有2小时课外学习时间。
(二)留学意愿与留学经历
1.留学意愿
71.1%的中国大学生愿意出国留学,他们最想去留学的国家是美国(65.3%),其次是英国(45.9%),再次是法国(23.7%)、日本(21.2%)、加拿大(20.5%)、澳大利亚(19.6%)和德国(17.9%),最后是其他欧洲国家。
2.留学经历
在更加国际化的今天,中国已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交流或者交换等方式获得过留学经历,但整体比例较低,仅占7.1%。他们留学去过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
(三)毕业后的打算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的打算,排名前三的为:首先是继续攻读研究生(46.8%),其次是去政府部门工作(23.6%),再次是去私营企业工作(18.5%)。
四 工作经历与就业期望
1.工作经验
在此次调查开始最近的一周内,在学习之外,从事过某种工作的大学生占48.3%(没有工作过的占51.7%),其中有24.1%从事过某项有报酬的工作,11.5%从事过某项没有报酬的工作,12.7%找过有报酬的工作。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占28.3%,不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占71.7%。在有过某项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一周内花在工作上的平均时间大约为7.12小时,其中最多的为21小时。由此可见,虽然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从事过某项工作,但有报酬的工作不多,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更少,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却不算短。这表明,大学生读书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对他们积累工作经验的实际效用可能并不是很大。
2.从事工作的目的
大学生从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大学生对自己打工目的10分制评分中(“1”表示打工是出于经济需要,“10”表示打工是为积累经验),评分在5分以下的占17.9%,评分为5分的占25.0%,评分在6~9分的占37.2%,评分为10分的占19.9%,最后二者合计为57.1%。由此可见,大学生就读期间从事工作的首要目的是积累经验,但大多数人也希望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从事某项工作的经历。他们没有去打工或从事某项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不需要打工赚钱和家人不允许(见表7)。
表7 大学生从不找有报酬的工作或没有找有报酬的工作的原因

从表7可见,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从不打工或者不从事某项工作的原因是找不到打工或实习的地方,以及不知道如何寻找。这表明,对一部分大学生而言,虽然有从事某项工作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机会和外部支持。由此可见,国家应积极为部分在校大学生提供工作实习机会和相应支持。
3.择业标准
目前,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是多方面的,如表8所示,他们最看重的是有保障(85.6%);其次是业务成长机会多(83.6%),自己喜欢或感兴趣(81.1%),有时间学习和照顾家庭(78.9%);再次是有自主权(70%),报酬高(69.5%),对社会有益(66.7%)和工作条件好(66.4%)。
表8 大学生对工作不同标准的评价(多选)

4.毕业后的择业意向
对准备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53.1%希望找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14.1%打算找个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12.5%打算找一个任意专业的工作。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希望找一份自己所学专业范围内的工作。
五 自由时间与闲暇生活
1.闲暇活动
当代大学生平时最常见的闲暇活动是逛街,其次是待在家里和去朋友那里,再次是去电影院和公园(见表9)。
表9 大学生的闲暇活动(多选)

由表9可见,大学生平常的闲暇活动中休闲类的活动是主要的,这体现在他们当中愿意待在家里的比例和逛商店的比例比其他活动占的比例更高;精神文化类活动参与的比例不够高,比如去文化中心、去博物馆、去剧院等的比例都较低;去经营性质的娱乐场所的比例也不高,如去酒吧、俱乐部等。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平常的闲暇生活相对单调。
2.节假日的休闲活动
大学生在节假日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活动与平时相比也略有不同。在节假日,大学生中上网的比例更高,接近60%,有近40%的人待在家里,有30%左右的人看书学习,有近1/4的人外出旅行,有约1/5的人参加聚会,有1/10左右的人从事运动或者打工。由此可见,在节假日,上网是大学生中最为常见的闲暇活动。
大学生上网最常见和普遍的是上社交网络,比如人人网、开心网等;其次是聊天和看网络视频(电影等),比如QQ聊天、MSN聊天和谷歌聊天等;再次是下载音频或视频资料、查看电子邮件、玩游戏等;最后是浏览网络新闻、购物和发表博客文章等。
六 社会活动与社会参与
1.参与校内组织情况
在学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如学生会之类的学生组织和各种专业性社团组织,如运动队、合唱队、电影俱乐部、舞蹈队等。他们对校内这些社团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和投入度较高,每周平均花5~6个小时参加这些组织开展的活动,有的学生甚至每周有2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在参加这些社团活动上。
2.参与社会组织的情况
在参与社会组织方面,大学生参与的比例总体上不超过40%,参与最多的组织是人道或慈善组织(40.6%)、生态环保组织(37.1%)、群众性运动健康组织(26.7%)和政党组织(24.9%)。另外,大约有14.7%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在信教的大学生中,信仰佛教的最多,占57.8%;其次是基督教,占29.1%;另有约6.4%的人信仰伊斯兰教。
3.环保意识与参与环保活动
就全球范围看,大学生认为目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比较多,他们认为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江河、湖泊与海洋污染,城市污染,等等,都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大学生认为当前中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垃圾没有合适的地方处理、温室效应、工业垃圾等。
如表10所示,大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他们参与环保活动大都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力争做到勤节约、少浪费。为了保护环境,愿意减少消费,而且更愿意消费环保节能产品。
表10 大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动(多选)

七 自我价值追求与对青年时期的评价
1.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追求
在中国,大学生把自由、平等和诚实作为自我首要价值追求的较多,正义、关爱家庭、团结、尊重老人、尊重环境等也是他们积极追求的自我价值(见表11)。

表11 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对比(多选)
由表11可见,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整个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基本一致,自由与平等都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两项价值,不同的是,大学生对争强好胜的认同度要低于青年群体,对关爱家庭的认同度要高于青年群体。
另外,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就业市场上对男女应平等对待,高等教育对男人和女人同样重要,充分肯定儿童应当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健康成长,认同婚姻对于人的重要性。
2.大学生对青年期的认识与评价
大学生认为作为人生的一个特别阶段,青年期最好的礼物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充沛的精力,有梦想和目标,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有较多的时间学习和娱乐;青年期最糟糕的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不能自立,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找不到工作,自己有时不能做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父母的管束;当今世界对青年有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世界秩序的不平等、道德败坏、寂寞、不安全、环境恶化以及腐败(见表12)。
表12 大学生青年期及影响当今青年主要因素的认识和评价(多选)

由表12可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安全感不高,担心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这可能影响到他们信心的建立;在他们看来,影响当今青年的首要问题不是贫困和失业,更主要的是不平等和道德败坏。
八 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
1.对国家机构、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信任度
大学生对家庭的信任度最高,对国家机构(如人大、政协、政府、武装部队、司法系统)、公共部门(如学校)和社会组织(如政党、社团)也有较高信任度。
由表13可见,按照大学生对其信任度的不同,可将社会机构和组织进行归类:首先是家庭,在大学生看来,家庭具有最高信任度;其次是有较高信任度的机构和组织,如武装部队、学校、执政党、司法、社团、国际组织;再次是具有中等信任度的机构和组织,如电视、电台和报纸、工会、网络等;最后是具有较低信任度的机构和组织,如非政府组织、教会或寺庙等。
表13 大学生对不同社会组成部分的信任度评价

注:“1”表示不信任,依次递增,“10”表示很信任。
2.对青年政治参与的认识与评价
73.4%的大学生对政治比较感兴趣,其中35.8%的大学生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或者参与跟政治有关的活动,37.7%的大学生只是对政治感兴趣,有了解的愿望,但不亲自参与。由此可见,大学生了解政治的兴趣可能远远高于参与政治的热情。
26.0%的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他们不感兴趣的原因首先是认为政治过于复杂,其次是认为没有自己可以参与的空间,再次是腐败问题突出以及政治活动缺乏实际价值,等等。大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大事非常关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其中最普遍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和朋友了解(见表14)。
表14 大学生了解本国和世界大事的途径(多选)

65.0%的大学生不同意“当今青年不关心政治”的说法,但72.4%的大学生同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青年比当今青年参与政治更多”的说法,55.8%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在政治上青年有表达自己的渠道,但88.7%的大学生认为青年通过现有权力结构参与政治的可能性较小。
撰稿:陈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