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论与构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事件,其原因,一是中国的规模大,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是超大规模的;二是中国发展速度快,在改革开放实施的30多年里,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外汇储备、制造业等都跃居世界前列;三是中国的影响力提高,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运行,军力提升,还是外交动向,其影响都远超其所在的地区,扩及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基本的共识是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的经济总量注定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回归其历史上曾经拥有的世界首屈大国的地位。

近代中国的衰落让其受尽磨难。一个重新崛起、实现复兴的大国会干什么呢?历史告诉人们,大国崛起总会扩张,总会争霸,于是,有人说,世界又回到19世纪大国争霸的时代,也有人说,未来的世界会是中国统治的时代。2009年,长期观察研究中国问题的马丁·雅克(Martin Jacuqes)出版了一本大部头的书,书名为《当中国统治世界的时候》,副标题是“中央帝国的崛起与西方世界的终结”,单从题目看,就已经很令人惊恐了。人们自然会问:中国统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是福还是祸?

中国自己给予了清晰的回答。早在1974年,邓小平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永不做超级大国,永不争霸,永不称霸。此后,历届领导人都明确宣称,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走传统大国崛起的道路。显然,复兴的中国要做新型大国,立志打破强国必霸的历史逻辑。

中国要践行自己的承诺,经受实践的考验,首先当属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一个是快速崛起的大国,一个是守成的超级大国,按照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二者必然对立,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崛起大国一定会觊觎守成大国的位置,而守成大国必然因担心失去地位而采取行动。中国为破解这个陷阱,主动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即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关系。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相互尊重是基础,互利共赢是所求,中国做这样的提议是真诚的,不是说辞,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但是,美国方面对此却是顾虑重重,领导人和政府虽然不公开反对,但始终也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美国既然不明确反对,为何不愿意给予积极的回应呢?据认为,可能基于以下考虑:其一,爱面子,放不下超级大国的架子,认为要提什么倡议,也应该美国提出,中国接受,不应反过来;其二,怀疑中国的动机,即不相信中国真的会不挑战美国,怀疑中国要求“相互尊重”不过是要美国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大国地位;其三,怕失去主动,即一旦接受了中国的倡议,就会受制于人,失去自主行动自由。无论如何,美国不愿意接过中国送过来的“橄榄枝”。

其实,美国不给予积极反应,也在情理之中,早在冷战结束后的克林顿政府时期,中国就提出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美国也没有给予积极回应。当时,美国的主流认知是“历史终结”,自然不会与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如今,形势变了,中国成了经济总量紧随其后的世界大国,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并且积极推动地区与世界关系和秩序的调整与改革,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自然与之前更为不一样,越来越把中国作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竞争者与挑战者。鉴于此,奥巴马急忙宣布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结束,把主要精力转向应对中国的挑战,于是乎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采取实际行动“重返亚洲”,包括加强同盟建设,把重点军力向亚太转移,扩大盟友,构建由其领导的贸易投资新规则,即“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定”(TPP),以及直接介入热点地区,尤其是南海地区,等等。美国新战略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直接应对中国综合实力上升带来的挑战,防止中国崛起,排挤美国或者削弱其主导影响力。

面对美国看似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初衷就是不主动挑战美国,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和对抗,尽力化解矛盾,寻求对话协商与合作。这样做可行吗?应该说,是有可能的。这里可以基于两个基本认知。一是美国把中国视作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敌对国家,其战略主要还是以防为主,即通过构筑多道防线,压缩中国拓展的战略空间,防止中国崛起后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面对这样的战略,中国并不需要把战略重点转向对抗美国,主要还是应继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能力,这样做是与一个复兴大国进程相向而行的,并不是为了挑战美国,要与美国争霸,除非美国主动进攻中国,否则中国不会停止求同化异的努力。二是中美之间存在重要的相互利益,不仅在双边,而且在地区和全球范围也如此。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其他国家也需要中美对话,而不是对抗。这是中美两国存在重大分歧和矛盾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经济与战略对话,可以就很多问题进行协商与合作的基础。尽管有人认为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并不能阻止战争,但是,如今的相互依赖与以往不同,已经深入到各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内层,成为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中美之间这种既有矛盾又有共利,既有“唇枪舌战”又有心平气和,既有耀武扬威又有协商合作的多重特点,也许正是当今新型大国关系的特征,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也就是在这种矛盾与和解中耐心和有技巧的一点点累积。

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新理论。长期以来,现存的定式理论为中美两国设下了不可逾越的陷阱。中国立志要做新型大国,破解“历史规律”的定式,当然需要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构建新理论的一个支撑点也许是时代不同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共生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各国可以通过参与开放的世界体系获得相应的利益,这就是为何中国号召构建地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合相处,合作共赢,以此为基础推动各种合作机制的建设。大国可以发挥大作用,但大国争夺,或者追逐霸权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中国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貌出现,也力图以新型大国的理念付诸行动,让世界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大国。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首先是基于自己发展的需要,也根植于中国的思想、理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世界处于大变动的时期,让人完全相信中国很难,“听其言,观其行”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中国不仅在对外关系上走一条新路,而且在国家治理上也走一条新路。事实上,中国能始终坚守也不容易,会遇到许多挑战。一个崛起的大国,往往有两大风险:一是高估自己的实力,冒险盲动;二是大政策被极端舆论和势力主导,走向极端。因此,对中国来说,关键是能自己把握好大局,始终坚守做新型大国不动摇。

事实上,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是美国对华政策和战略的底线。中国并不在乎美国说什么,而在乎其做什么。美国政治家明白,单靠美国一国之力,要遏制中国的崛起不可能,要围堵中国也做不到,尽管有盟友相助,但真心愿意被拉上战车者寡。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政策的主导方向还是“与中国接触”,坚持开展经济与战略对话,在诸多问题上与中国开展合作。当然,美国国内政治复杂,利益集团众多,对华政策往往来回摇摆,这会为中国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方向出难题,让现实中的中美关系有时变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开拓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业。中美两国是在“创造历史”,即打破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必然冲突的历史轨迹,实现双边、地区与世界的和平,让人类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文明期,尽管千难万险,但值得去做,也值得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选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论与构建”作为本期集刊的主题,一是考虑到这个问题重要,关系大局,需要深入研究,二是因为它是中国的倡议,是对世界发展的新贡献,需要提供理论支撑。这个议题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毕竟新型大国关系推出的时间不长,尚在探索之中。参与本集刊的都是国内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他们的观点都有新意,每篇论文都是力作。集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有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综合框架与思路,第三部分是有关在部门领域构建合作关系的分析。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为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研究成果。希望本集刊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推动有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做新型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取得更多的成果。

本集刊由国际研究学部与《美国研究》编辑部合作策划与编辑,感谢编辑部的同仁为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编辑部副主任魏红霞研究员为本集刊的选稿做了很多工作,李墨女士作为本集刊的责任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集刊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张蕴岭

201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