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北国雄狮:威震中外的抗日民族英雄
赵尚志(1908—1942年),出身于辽宁省辽阳县喇嘛沟的一个农民家庭,其幼时随父在家乡读了三年私塾,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入学后不久,“五卅”爱国运动爆发。深受帝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东北地区也积极响应,虽屡遭奉系军阀压制,依然有众多的学生、工人参与反帝斗争,赵尚志就是其中十分积极的一员。在此期间,经党员彭守朴介绍,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到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中。
在从事地下工作期间,赵尚志几次被捕,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4月,赵尚志被捕后,因叛徒出卖,其党员身份暴露,被长期关押在沈阳第一监狱,直到1931年年底在中共满洲省委营救下方得以出狱,此时的东北大好河山已大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刚刚出狱的赵尚志随即投入了抗日斗争。
1932—1934年,赵尚志先后担任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参谋长、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哈东支队司令等职,指挥兵力薄弱、武器落后的抗日游击队武装与关东军部队进行了多次较量。1934年9月,赵尚志率部一举攻克五常堡,北满震动。
为了消灭赵尚志领导的抗日武装,日寇将哈东地区划为“第二期讨伐”的重点区域,派出精锐部队进行围剿。在年末的一次遭遇战中,赵尚志部队遭到兵力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他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沉着突围,并给予日伪军重创,以仅3人伤亡的微小代价,一举歼敌100多人,指挥讨伐军的日军军官望月中佐目睹哈东支队转败为胜、秩序井然的撤退情景,不禁惊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
1935—1936年,东北抗联武装在抗日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赵尚志的哈东支队扩编为抗联第三军。全军到1936年8月已发展到10个师,6000余人。1936年年底,赵尚志指挥抗联三军在海伦利用地形之利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战斗之前部队花了两天时间筑起一道冰雪冻结的交通壕,并在附近的几座木屋内准备好了足够的烧火木材。第三天,800多名日军进入了我方预设的包围圈,遭到抗联部队的伏击。此战我方不仅占有地势之利,还得到了天时之助。当时天气十分寒冷,投入战斗的抗联战士可以轮流到木屋中取暖休息,之后再投入战斗,而日军只能在寒风凛冽中与我军苦战,很多日军士兵手足被冻伤,其所持武器也因寒冷天气而大多出了故障。此战日军被歼3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冻死的),抗联部队伤亡还不到50人,这是抗联三军建立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一次次殊死较量取得的出色战绩令日军对抗日联军的战斗能力刮目相看,日军讨伐队在1937年年初提交的报告中称抗联部队“稍加训练满可造成优秀无比之军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为了巩固东北基地,加强了对抗日联军的围剿。东北抗联的处境日趋困难,1940年,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在吉林省蒙江县殉国,而抗联的余下部队也不得不进行缩编,并相继退入苏联境内整训。虽然处境艰险,但抗联的战斗意志并没有磨灭,他们化整为零,不断派出小部队重返东北进行抗日战斗。1941年10月,赵尚志率领仅4名战士组成的小部队返回东北进行游击作战。次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一次战斗中被混入队伍的日伪特务打成重伤被俘,随后壮烈殉国。日伪的报告记录了英雄的最后一刻:“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对他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
资料来源
刘枫,胡凤斌,刘强敏.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金宇钟,胡华.中共党史人物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案例点评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逐步侵占了东北全境,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撤退了。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依然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地进行着抗日斗争。东北沦陷14年,也是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的14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武装,在东北的14年抗战中,坚持最久,斗争最强,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赵尚志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杨靖宇绝粮之后以树皮、草根为食,赵尚志与日寇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以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也为“爱国”两字写下了最好的诠释。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依然要学习和践行这种精神,才能永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执笔人:浙江大学 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