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结论
我们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及分析了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态势,1978~2011年年均增长3.9%,贡献了中国农业年均增长率的84.8%,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如果把1978~2011年分成1978~1984年、1985~2000年和2001~2011年三个阶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形演进轨迹。1978~1984年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6.7%; 1985~2000年增长速度放慢,年均增长率仅仅1.8%; 21世纪开始,增长再度加速,年均增长率达到5.6%。
(2)1978~2011年,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唯一来源,农业技术效率处于退化状态,年均增长-0.3%,这一结论与现有研究基本一致。当然,农业技术效率退化主要处于1985~2000年这一时段,技术效率提升指数以年均-1.2%的速度退化。
(3)从区域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最慢。但是,1978~2011年,测算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仅有贵州和西藏出现了负增长,其他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实现了正增长。同时,中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规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4)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与政府政策紧密相关。政府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的时候也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迅速增长的时候,政府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减弱甚至忽视农业的时候也必然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迅速衰退的时候,而政府政策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更加明显。为此,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完成了增长方式转变,即由要素积累的粗放式增长转向技术进步推动的集约型增长。要想中国农业在将来持续健康增长,必须继续依靠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提升两种主要途径。为此,研究农地政策调整后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对于中国农业保持持续健康增长、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