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想念台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无意识散发出来的美德,才是真美德

因缘际会,成年的我得以走过很多地方很多城乡,在柬埔寨巴肯山看过日落,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拜过海神庙,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饱览亚欧两洲的风情,在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前寻找据说是清政府赠送的那块纪念石,在欧洲大陆多国间穿行,就好像穿行在我的中原大地。

要说,这些地方,都那么美,那么唯一,那么迷人,无一不让人想念,但是,我最想念的还是台北——离我最近的台北。

去台北的旅行计划,我从来没有安排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我总觉得,不急不急,我总是有机会去台北的。就好像我住在上海,我还没有登过东方明珠、没有逛过豫园、没有玩过迪士尼,因为我总觉得,自家的地方,不急,以后再去也不迟。

但是缘分就是,你自己没安排去,命运安排你去了。作为“感受城市细部丛书”的开山之作,《我还是喜欢东京》出版后大受欢迎。策划者大受鼓舞,便又规划了台北、波士顿、布拉格三个城市的拍摄与写作任务。作为属下,又号称文青,我便义(颇)无(为)反(踌)顾(躇)地接受了台北这个城市的编写任务。

于是,台北,我来了。

于是,台北,我走了。

于是,台北,我开始想念你了。

多年的行走经验,我深以为然: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人格。探寻一个城市,就要探寻她的文化根源。你登上台北最高的101大厦,你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繁华建筑与升腾不绝的经济活力。你钻进台北西门町午夜12点还拥挤不堪的人流,你看到的是都市喧嚣的灵魂与生生不息的市民气息。

但是,这是台北吗?类似的风景,在纽约、在法兰克福、在布加勒斯特、在上海,都能看到一样的。

台北人,为什么还在阅读竖排繁体文字图书?为什么开出租车的人也显得那么文质彬彬并且谈吐从容不迫?为什么市民能够一丝不苟地遵守着垃圾分类的规定、大雨天拎着垃圾袋站在路边等着垃圾车的召唤?为什么对政治上风潮不断的蓝绿相争能一笑而过且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些仿佛才是台北这个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地方。

对一个城市的描绘,有很多种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历史的方法,比如讲城市的进化史;一种是艺术的方法,比如讲城市的建筑;再一种就是人文的方法,比如讲人们的生活。

本书的写作方法,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用眼睛观察,用镜头记录。文字不多,点到为止。图片不美,关键是打动人心的细节。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城市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细节。

比如说,地下紧急避难所的标识牌,不仅标识了能容纳的总人数,还区分了当地居民以及路人的分配比例,而且标识了责任人。再比如,大街上的路牌,不仅标明了地名与方向,而且标明了与目的地的距离。多么贴心!商场餐厅,挂出了厨师的大幅招贴画,给予美食制作人最高的敬意。满街可见的便利店,大部分都贴出了免费使用公共卫生间的标识。多么可爱!

但是,当我就这些可爱之处跟台北人交谈的时候,他们却熟视无睹、毫不在意,觉得这些太普通了,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认为这是一个城市的应有之物。应有之物?在我们大陆,有多少城市,经济可能比台北更发达,城市建筑可能比台北更豪华,可是,这些彰显城市管理水平、特别是人文关怀的细节,却远远比不上台北!

人的美德的形成,自然要经过灌输、训练,在现实中不断得到正反馈与负反馈,最终将其习得为自己品质的一部分。这种自然而然、无意识散发出来的美德,让人如沐春风。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由衷地认为,无意识散发出来的美德,才是真美德!

城市也是如此!一个美好的城市应该是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的、以人为本的美德,市民身居其中,舒服得感觉不到美德的存在。就像鱼儿在水中,感觉不到水的存在,台北就是这样的城市。

这样的台北,叫人如何不想念!

佩茵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