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私人银行在中国
一、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已于2012年1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私人客户的门槛定义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根据美林公布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人士达到53.5万人。在《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对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也十分看好。报告指出,未来亚洲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其中约有50%的成长来自中国。据估计,未来3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此处指可投资资产在650万元人民币的群体)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200万。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发布的数据则更加乐观,其预计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此处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将达到219.3万人。
总之,从高净值人群的规模上看,无论选择哪一种统计指标和口径,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前景都显得十分广阔。
财富的迅速增长为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与此同时,其他几大因素也直接促进了私人银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第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能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统计资料显示,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是银行普通零售业务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可投资资产在100万~500万美元的私人银行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是其他业务客户的3倍。例如,全球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已经占其全部利润的1/4,向私人银行业务转型是汇丰集团最成功的转型之一。据统计,美国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均盈利增长12%~15%,表现远优于一般零售业务。可以说,私人银行业务已然成为现代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且最有前景的战略业务。
第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银行的其他业务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都是社会的富裕群体,而这些群体往往又同时掌握着许多让银行心动的资源。如果银行的私人业务做得很好,得到他们的认可与称赞,很容易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在满足富裕阶层的投资和财富保值需求时,势必带来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的代理和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并可以在客观上加快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的步伐,为银行带来多重收入。
第三,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的建设。从当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国际知名银行业务中的高端领域,一支高水准的私人银行业务团队和完美的私人银行业绩都能成功地烘托出一家银行的实力。因此,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然可以促进自身的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高端形象。
业界声音1-1
2007年11月,在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数月之后,时任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营销总监黄金老表示,他预计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将在两年内由几百位增至超过一千位。这个预计现已被证明过于保守了。
“预计到2011年年底,我们的私人银行客户将达到25000位,年化增长率超过40%。管理资产规模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私人银行团队高级经理赵沛来说。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银行。其他的中资银行在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之后,也都经历了可观的增长,但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大陆境内,甚至海外的经营拓展显得更为进取。
基于对中国财富分布状况的合理判断,中国银行已经在境内建立了17家独立的私人银行分部,同时在海外建立了3家私人银行服务机构。他们认为这17家境内分部可以覆盖到中国大陆75%的富裕人群。
上述数据仅仅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相对于在中国银行至少拥有800万人民币金融资产的私人银行客户,那些拥有20万以上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客户也能够获得专业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目前,中国银行20万以上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客户已由2010年上半年的355万增至500多万。其中,有大约20万达到了中银财富管理的客户标准,中银财富管理客户在中国银行的金融资产在200~800万人民币之间。2011年4月末,中国银行的理财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总数已经超过2500家。
“2010年,我们理财产品的发售总额超过了1.6万亿人民币,而今年一季度就已经超过了1.7万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产品创新团队主管周箭明说。
资料来源:欧洲货币,中国银行私人银行. 2011年中国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行业报告
二、外资银行抢滩中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也带来了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足够的市场。正是看到了中国私人银行这块诱人的“蛋糕”,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国际私人银行在中国的正式登陆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
随着2006年1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在中资银行纷纷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同时,外资银行也迅速抢滩中国市场。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也都高调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如表1-1所示。
表1-1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一览表

图表来源: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三、中资银行行动迅速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率先在上海和北京同时开业,这一事件可以看做中国银行业进军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创之举,2007年也被业界称做“中国私人银行元年”。之后,各银行齐齐发力,开始在这一市场进行布局。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等于2011年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私人银行业务,北京银行紧随其后,于2012年年初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设立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设立情况

图表来源:根据各大银行官方网站及新闻整理。
之后,成都农商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晋商银行、吉林银行、杭州银行等数家城市商业银行也都宣布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乃至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加入到这一竞争之中。
城市商业银行的加入大有被迫迎战之意。面对各家大银行对高端客户的抢占,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推出一些服务来留住已有的高端客户。从公布的资产门槛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标准也普遍较低:有些公开宣称为100万元人民币,有些则称潜在客户资产在200万元人民币。这和主流的私人银行资产要求并不相符。
目前来看,国内的主流银行基本都已经参与到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之中,私人银行业的竞争已经愈发呈现白热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