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
在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即柏利克立当权时期,约在公元前5世纪第三个25年间),在阿那克萨哥拉发表他的关于自然界的学说之时,有些思想家已经把注意力转到人事问题了。
当时为柏利克立所尊重的人物之中,阿那克萨哥拉之外还有普罗塔哥拉。这两个人是很亲密的朋友。他们俩都是民主制的拥护者。他们都对传统的神表示怀疑,并且都因为这件事而被逐出雅典。
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11)是阿布得拉人,所以他和德谟克利特是同乡。两个人的年龄大小有差距,但作为同时代的人,大概有交流思想的机会。普罗塔哥拉是劳动人民出身,曾当过脚夫,因勤学变成博学多能,后来成为第一个“智者”(sophist)。
雅典的民主制,是公民每个人都自己出席于城邦的会议的,并且遇着诉讼,要自己替自己辩护的。因此要想参加政治或保卫自己权利的人都要有辩才;当然辩才也需要有政法伦理的知识为依据。当时还没有固定场所的高等教育机关。因此就出现了“智者”。智者周游各城市,公开讲学,只要出相当的学费,就可以向他们学习“在私事上和公事上的明智”(普罗塔哥拉的话)。
智者因为要教人辩论,所以很注意文法、修辞学及演说术和辩论的格式。他们直接对于语言学的这些方面有贡献,间接促进后来形式逻辑的成立。末流的智者不免陷于诡辩。因此与智者相当的这个希腊文后来带有诡辩者的意义。其实不是一切智者都是诡辩者,并且他们各教各的,虽然中间有些人有共同的意见,但并不是一个学派。初期的“智者”是民主派,后期“智者”有的是很反动的。
可是当时贵族奴隶主和保守派对智者是有意见的。这是由于智者们开始把传统的风俗制度作为辩论的问题。例如,神的问题。贵族奴隶主要保持对神的信仰,以便于控制民众,而智者则对神表示怀疑。
普罗塔哥拉的著作全部失传,只留下几句话。在他的《论神》一书内,他说:“关于神,我不能确知他们是有是无,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样子;因为对于这种事的确实知识有好多障碍,主要是这件事暗昧难明,并且人的生命很短。”他在他的《论有》中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对于存在的事物,是它们存在的尺度,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是它们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含有反对当时贵族奴隶主所主张的“神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意义,是说人可以改变社会制度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这就驳斥了统治阶级认为旧制度出于神意的宣传。
这句话的含有存在不存在是以人经验到不经验到为标准,这是说不可能知道的事物对于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他怀疑神的存在的理由也就是依据这一点。他以为几何学是依据经验,不是先于经验的。可见他在认识论上是个经验主义者。
普罗塔哥拉以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或就坏,但人人都有道德的倾向,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这个时期,希腊人已经知道技术是可以教练的。明确地提出政治上伦理上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则要推普罗塔哥拉为第一人。
普罗塔哥拉最早从自然研究转到人事问题,引起人们关心人怎样思想,怎样欲望这些问题。这对于心理学的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他认为人人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这也是进步的心理学思想;因为当时反对派认为劳动人民素质低劣,不堪培养为好公民。
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前399)是普罗塔哥拉的后辈,但曾与后者谈论过。他也被雅典人称为“智者”,因为他同普罗塔哥拉一样用辩证方式追求道德法律的根据。可是除这一节以外,这两个人几乎在其他方面都是对立的。
普罗塔哥拉拥护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站在贵族奴隶主的立场(虽然他不是贵族,是雕刻师的儿子)。苏格拉底晚年因为反对民主制被处死刑,服毒而死。
普罗塔哥拉对神怀疑;苏格拉底则相信有神安排世界的一切以适应人的需要。他把阿那克萨哥拉由努斯最初推动世界之说变为目的论的世界观。他也相信人死后有不死的灵魂。
普罗塔哥拉注重人的直接经验,认为知识是根据经验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他这个主张,到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就推演为伊迭耶(idea)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学说。这个学说对后来唯心主义的影响甚大。
苏格拉底的讨论方法也与普罗塔哥拉不同。普罗塔哥拉教学生是用长篇演讲。苏格拉底先请对方提出关于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自己陷于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对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或是得不到。这个最后的定义,苏格拉底认为是人人会同意的,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纳的论证”。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意指如上文说过的只是把人内部所已有的知识引出来罢了。
苏格拉底认为从个别事物可以归纳而得到一般的东西,可以由定义表达出来。这一点对于理解概念的形成方法是有贡献的。可是由于他站在反动贵族的立场,所得到的关于道德的概念,如何为正义、不正义、高尚、卑鄙、勇、怯之类,是为反动阶级服务的。这一点,在讲到柏拉图学说之时,将要更看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