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性别气质和性别关系是历史和文化沉淀与积累的结果。最新考古学的研究发现,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女神的世界”,是男女合作的伙伴关系的社会,在统治关系的社会中,男女合作依然时隐时现,但存在着再次向其转向的可能。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统治通过教会、国家和学校得以维持和延续。现代倾向于技术和理性的男性气质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变迁、男性职业、城市的成长和强大的国家政权而得以发展。中国历史中的性别秩序有其本土特性,有强调其自然属性和阴阳并存的方面;同时儒家思想则以封建统治的方式强化了等级化的性别秩序。在实践层面上,儒家文化对男性思想和女性身体进行控制,以生育文化来维持统治秩序。女权主义学者通过重新书写中国妇女史挑战传统史观,将女性赋予了主体性,传统了女性在历史上的被害者形象。
❖关键概念
克利特文明 原罪说 现代男性气质 儒家文化的关系秩序
三从四德 烈女 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
❖思考题
1.试述统治关系的社会向伙伴关系的社会转向的可能性。
2.试述从历史角度理解性别气质形成的意义。
3.试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如何塑造了现代男性气质。
4.论述缠足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塑造的意义。
❖阅读参考书目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美〕康奈尔:《男性气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美〕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李志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苗延威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理安·艾斯勒:《圣杯与剑——男女之间的战争》,程志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美〕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定宜庄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历史中的性别》,何开松译,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