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与修辞学散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对称同构”原则在汉语和汉文化中的体现

——兼论文化语言学的语义视点

什么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1]文化具有三个特征,即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而这三个特征恰恰可以和语言进行比较。有的学者甚至把文化当作一种特殊的语言来研究,如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就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来研究文化。不过,文化在结构上的系统性远不及语言,所以,现今的一些学者对结构主义的方法颇为不满。格尔茨说他不认为结构语言学、计算机工程,或其他什么先进的思想形式,可以使我们无需和人相识而能理解人。他认为文化分析不是追求规律、寻找因果关系的“社会物理学”,而是追求意义的“社会语义学”[2]

在语义的层次上研究文化,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生活中一些特定的意义,人们的一些深层意识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文化样式及其变换规则表达出来的。而在语义层次上研究语言,我们也将发现一些特定的语义组合、配对关系和特定的语义演变方式,以及由这些因素决定的特定的言语规则(语用学实际上是不能完全与语义学分开的)。如果我们将这两方面的研究互相参照,就不难发现,这种语言和文化的样式及其演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思维模式乃至操作规程。这是因为,语言的许多特征影响了思维的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文化行为;反过来说,文化行为也可以通过思维模式影响语言。这种双向运动的结果是,语言和文化在组织、表达意义时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则。下面所要分析的对称同构原则就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共同原则。本文将遵循由浅入深的程序,先在语用和语义变化两个层次上分析这个原则,进一步,我们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分析来寻找对称同构现象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