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审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知识传统与世界视野的国家。早在上古之时,在自身文明视域所及之范围内,中国的先贤们就形成了一种开阔高远的古人称之为“天下”的济世情怀,一种超越个体生命之小我而形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大同理想。[1]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文化在东亚大陆广袤连绵之疆域上生长发育,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塞外边陲,都极富文化之多样性与多元性,易于让中国人形成一种四维八方、登临天下的开阔情怀。更因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与周边近邻和遥远世界有久远漫长的交通往来传统,于他国他族的文化与思想多能吸纳兼收,故而中华民族自能形成一种宽广旷达的世界视野与包容心胸。盛唐初年,一位年轻诗人挥笔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的豪情诗篇为后人代代传咏。高僧大德玄奘更不辞千山万水之险阻,远赴西天他国求取真经,以域外之学丰富中华文化。大诗人杜甫一生心忧天下,每《登楼》作赋,便写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3]这样的诗句,于这大千世界之一切自然与景物,于这四海内外的一切人世间苦难与不幸,皆赋予无尽关爱与同情。其中的宽广、担当与远大,正从根本上支撑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总是一以贯之、前后相续的,当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及与亚非拉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史,它其实是整个中国漫长历史创造的一部分,是古老文明精神的现代延续。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于艰难困苦中追求国家民族现代复兴大业,始终秉持“四海之内皆兄弟”[4]的宽广情怀,努力与外部世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与民族”[5]建立起友好互助关系,努力将“自强自立”与“兼济天下”两者作有机结合,探寻中华民族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如何为世界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新的时代贡献。

本书以“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的战略研究”立题,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讨论当代中国对外援助的文化渊源、现实动因、历史进程、民族个性和时代影响,及中国对外援助个性与中国担当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一项综合性、战略性研究,本书努力从一个宽广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视角上,为人们全面理解中国对外援助和履行国际责任的互动关系提供更全面的背景框架与知识图谱。同时,对于当代中国对外援助实践背后所包含着的理论阐释空间与思想创新路径,本书也努力作出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作为一个有久远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根基的文明古国,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国家以及逐渐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经济体,当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必然带有明显的自主特色与东方大国的行为特征。总体上说,当代中国的对外援助既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又紧紧服务于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追求民族国家复兴强盛的时代要求与战略目标,因而我们对当代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不能脱离对中国历史文化基本精神的深刻洞悉,不能脱离对百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国家民族复兴这一宏大时代主题的整体把握。同时,中国的对外援助行为,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进程中,而对外援助乃是复杂多维的双边乃至多边的国际交往与互动行为,它与各援受行为体所处的复杂国际环境,各援受行为体欲达到的个体目标与独特利益,以及受援国自身的反应乃至第三方的行为都有复杂的联系与互动。因而我们对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的研究,需要有一个开阔综合的分析视角,一个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往来的透视能力。不过,鉴于中国自身过去的丰富实践与独特经验,通过对某一方面持续的行为过程来观察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宗旨、理念与行为方式的发展变化,无疑会较为有助于上述问题的理解与解说。在这方面,中国过去六十多年来对非洲国家和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援助,无论规模、持续时间还是方式内容的变化,都为深刻了解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问题提供了一个切近的观察窗口,因而本书也主要以中国对非洲国家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援助实践为案例背景和叙说主体。

在“导论”部分,我们将首先就新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责任问题研究中涉及的若干理论、战略与文化问题作一概要性说明,以作为统领全书的核心主线与框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