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第五卷·亚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蒙古

一 概况

蒙古,亦称蒙古国。1924年11月至1992年1月称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改称现名。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属内陆国家,地处中亚高原北部。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东西长2392公里,南北宽1259公里。北邻俄罗斯,国境线长达3485公里;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边界线长达4673公里。

境内多山,地势高,平均海拔1580米,整个地形由西向东倾斜。最高点为阿尔泰山山脉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最低处为东部草原上呼和诺尔盆地,海拔仅560米。地形可分为阿尔泰山区、杭爱—肯特山区、东部平原区和戈壁区等四个较大的自然地理区。

全国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日温差和年温差很大。气候干燥,降水少。蒙古是世界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年日照时间长达2600—3300小时。

全国分18个省、3个直辖市。省下设县,县下设乡。省会所在地为直辖市。直辖市下设区,区下设里。乡和里为蒙古的基层行政单位。根据经济地理情况,蒙古把全国划分为中部区、东部区和西部区等3个经济地理区。

政体为共和制。1990年以来,实行多党制和两院议会制,即大人民呼拉尔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家小呼拉尔行使立法和监督权。1991年实行国家及政府要害部门非党化。1992年1月通过新宪法,将原来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改称为“蒙古国”,国家实行设有总统的一院议会(即国家大呼拉尔)制,使多元政体制日趋巩固。

蒙古属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约占总产值的49.4%,农牧业占15.7%,商业占13.9%,建筑业占9.9%,运输业占9.3%,通信业占1.3%。

在土地总面积中,农牧业用地占80%,森林面积占7.2%,湖泊河流占1%,另有11.8%的国土属“国家保密土地”。森林人均占有量为4.90公顷,仅次于芬兰等北欧国家。因人口密度小,工业规模小,蒙古为世界上污染程度最低和生态环境基本未遭破坏的少数国家之一。

教育有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普通教育结构分小学、不完全中学(即初中)和完全中学(即高中)。普通教育学校特别是乡村教育学校正在向完全寄宿学校发展。有普通教育学校634所,在校生44万人。职业技术教育有1年制、1年半制、2年制、3年制等不同年限和不同专业的形式,但大多都有自己的实验工厂,政府各部委也指定引进设备好、管理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作职校的实习基地,这些企业还选派出一些优秀技工担任职校的辅导员。中等专业学校有30多所。有7所高等院校,还有军事大学1所。在校学生近2万人。成人教育有居民学校、临时性学校、季节性学校、夜校等多种形式。

全国人口为250.4万(2011年),城市人口占60%,农牧区人口占40%。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人,占全国人口的78.8%。少数民族有哈萨克人、杜尔伯特人、巴亚特人、布里亚特人、乌梁海人等。除哈萨克人外,蒙古国的大多数民族为中国清朝统治时的“外藩蒙古”各部,故在血缘、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均与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相一致。1990年以前,蒙古政府中始终有一名哈萨克人任部长,1990—1992年间曾一度被取消,1992年后又恢复了这一传统。

二 蒙古国与蒙古人

据史料记载,蒙古族属于东胡系统,系由室韦人的一支发展而来。12世纪末,蒙古族社会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当时,蒙古族社会内部已形成众多部落。各部落的首领称“汗”,铁木真即为其中一个部落的汗。铁木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终于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改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其子孙们也开始了对欧亚进行大规模的征战。至127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消灭宋朝,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蒙古帝国,其管辖范围包括元朝版图、伊儿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五部分。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政策,给欧亚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加上蒙古贵族之间的内部斗争,使帝国迅速衰落,至1368年,元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欧亚各汗国也相继灭亡。1368—1691年,蒙古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16世纪末,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洲人兴起,并征服了南部蒙古。1644年,清帝国建立,并以戈壁沙漠为界,将漠北喀尔喀(哈拉哈)4部划称为外蒙古。1691年,外蒙古喀尔喀封建主全部投降,外蒙古正式并入清帝国版图。为巩固对蒙古的统治,清政府将蒙古划分为数十个旗,任命蒙古王公担任旗扎尔扎萨克,使之成为清王朝统治蒙古的代理人。军事上,清政府派重军常驻军事要地乌里雅苏台,以示震慑;精神上,大力扶持喇嘛教,使喇嘛教首领呼图克图(活佛)的待遇和特权与蒙古汗相同。如此一来,喇嘛教在蒙古族地区迅速传播,至1921年革命前,外蒙古有寺院2500多所,喇嘛10余万人,占当时蒙古男子的三分之一,使蒙古经济、文化和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8世纪初,沙俄开始了对蒙古的渗透。1907年后,沙俄的参谋本部及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军区派遣两个考察团到蒙古地区;伊尔库茨克总督府经常举行关于蒙古问题的特别会议。1909年,沙俄工商部内成立了讨论蒙古事务的特别联合会。沙俄官方刊物公开声称:俄对外蒙古负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沙俄趁机煽动外蒙古封建主和上层喇嘛脱离中国。同年12月26日,沙俄唆使外蒙古封建王公和上层喇嘛宣布成立以大活佛博格多格根·哲布尊丹巴为首的自治政府,并以承认袁世凯政府为诱饵,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自治。1913年10月23日,中俄签订了关于蒙古问题的声明和附件,其中规定:“中国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的宗主权和外蒙古土地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维护外蒙古自治为名,沙俄进一步扩张其在外蒙古的势力,并通过对蒙古自治政府的经济援助,攫取了在外蒙古的大量特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外蒙古遂于同年11月17日宣布取消自治,并呈请中国恢复旧制。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同意了外蒙古的这一请求,并宣布1913年中俄签订的声明文件无效。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9年年初,蒙古人民革命领袖苏赫巴特尔和乔巴山在库伦先后成立两个革命小组,进而又合并为蒙古人民党。1920年夏,为美国、英国所操纵的中国直系军阀打败了执政的安福系集团,使日本失去了在蒙古活动的安福系力量。日本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利用被苏联红军击退后逃窜到中国东北的白匪军残余军队染指蒙古,先后打败北洋军阀部队,占领库伦,扶植博格多格根登上“蒙古大汗”宝座,成立所谓的“自治政府”,从而激起了蒙古人民的反抗情绪。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党(1925年改为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权移交给人民大众,进而改造社会生活”的党的第一个奋斗纲略。1921年7月,在苏联红军的军事援助下,外蒙古的革命党终于驱逐了白俄军队和北洋军阀的军队,成立了“临时蒙古人民政府”。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始终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承认。除苏联于1921年对外蒙古以“外交承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没有任何国家在外交上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为争取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实际上,美国政府迟至1987年才正式承认蒙古)。中俄于1945年8月签订的《中俄友好同盟条约》,同意由“公民投票”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同年10月,外蒙古组织了关于“独立”的公民投票,结果,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独立。1949年,国民党政府向联合国控告苏联政府,认为苏联未能履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1953年2月,台湾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通过议案,废止该条约,不予承认1945年“公民投票”的结果。故至今在台湾印制的地图上,外蒙古仍被标为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 居民来源与民族演变

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头发色黑型直,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颧骨明显;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有内眦褶,眼外角高于眼内角;鼻梁不高;身材中等或稍高。

据史载,蒙古人源于“蒙兀室韦”或“蒙瓦”,为室韦联盟部落之一。中国两宋、辽、金时,对其有“萌古”、“朦骨”、“盲骨子”、“蒙古里”等译称。初分布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后向西逐渐发展到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上游肯特山一带。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后期渐有农业,但发展迟缓,地域有限。与契丹、女真、畏兀儿等古代民族有交往关系;与辽有聘使往来,并接受其封号。金时,其势日增,既与金保持往来,又不断与之争战,曾一度强迫金与之割地议和。同时还常与札剌亦儿部、塔塔儿部等交战。合不勒罕时统一部众,逐渐成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始有“汗”号。

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成吉思汗相继战胜札答兰、泰亦赤兀、篾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部,统一大漠南北,建立蒙古汗国,形成统一的民族整体。从这时起,“蒙古”也由原来的部落名称演变为民族名称。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遂制定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设置必要的国家机构,并采用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随后,结束部落战争,抑制金人剿杀,安定社会秩序,促进了民族繁荣和生产发展。其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又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活动,并开始南下和西征,先后兼并了西辽,降服了西夏,灭掉了金朝和南宋,建立了元朝政权,势力范围扩展到欧亚大陆,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人称之为是一个曾经“征服过世界”的民族。

四 喀尔喀蒙古人与蒙古

毫无疑问,喀尔喀蒙古人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1978年,喀尔喀蒙古人人数达到127万,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8%。到1993年,则下降为78.8%。属蒙古人种北方类型,与中国蒙古族同源。

中国明朝时,喀尔喀蒙古人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1638年向清朝纳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封建主率众归清。清雍正三年(1725),分为4部86旗,属外札萨克,仍沿用喀尔喀蒙古称呼,隶属理藩院,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1911年,喀尔喀蒙古封建主在沙俄策动下宣布“自治”。1915年,中、俄、蒙三方缔约,外蒙古地方政府承认主权属于中国。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发生人民革命,同年7月11日,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其独立。194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

虽然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与蒙古国的蒙古族分属于蒙古的不同部落,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16世纪末叶的蒙古部分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大部分。漠南蒙古东部和科尔沁部与女真人结盟,最早归顺清朝。漠南蒙古中部和西部的喀喇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4部则与明朝关系密切。在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中,漠南蒙古诸部先后归顺了清朝,被称为“内藩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人分为车臣汗、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3部。17世纪,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受漠西准噶尔部进犯,归顺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举行多伦诺尔会盟,编审旗制,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成为清朝的一部分。漠西厄鲁特蒙古人分为准噶尔、杜乐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4部。18世纪时,漠西蒙古诸部也先后归顺清朝。

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原有文字创于13世纪,20世纪40年代改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词汇中有大量俄语借词。现存最早的蒙古文献是13世纪20年代的石碑铭文。字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至右。后改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后,有35个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有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区别;印刷体和手写体明显。在正字法中,为适应俄文字母的某些特点,还制定有相应的规则。

善于骑射,能歌善舞。骑马、摔跤、射箭等活动至今为民众所喜好。牧民多住蒙古包,喜穿蒙古袍。以羊肉、牛肉、奶品和炒米为主食,喜饮奶茶。

主要从事畜牧业,饲养绵羊、山羊、牛、马。有的地区已开始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和土豆。手工业、采矿业、建材业、木林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等,近年来均有所发展。

实际上,喀尔喀蒙古人作为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其发展程度如何,将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 少数民族与蒙古

一般人认为,蒙古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其实不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喀尔喀蒙古人为其主体民族外,在语言和习惯上相近的还有杜尔伯特人、土尔扈特人、额鲁特人、扎哈沁人、吸阿特人、浩托戈特人、布里亚特人等。他们都属于蒙古族的不同部落或支系,其中尤以杜尔伯特人为最多。

大多数杜尔伯特人聚居在乌布苏省,少数居住在毗邻的巴彦乌列盖和科布多两省。大部分布里亚特人散居在库苏古尔、布尔根、色楞格、中央、肯特、东方等省的北部各县。土尔扈特人、额鲁特人和吸阿特人主要集中在科布多省。浩托戈特人聚居在库苏古尔省和扎布汗省。

在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要算哈萨克族。这个民族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几乎全部聚居在巴彦乌列盖省。除了1990—1992年外,蒙古国政府中始终有一名哈萨克族人任部长。此外,还有少数俄罗斯人。

可以说,在蒙古国已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除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民族喀尔喀蒙古人的功劳外,也有这些少数民族的一份。而且从实际情况看,蒙古国也算得上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至少蒙古国在处理很多问题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六 历史民族与地区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宗教和文化方面,蒙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历史上,具体地说是在元朝时,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1921年革命前,蒙古有1118座庙宇、747座寺院和10多万名喇嘛,喇嘛约占男子总数的1/3。喇嘛不从事生产劳动,不结婚生育,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1937年,蒙古还有喇嘛7.8万名。经过民主革命,至1940年,黄教寺庙几乎全部被毁,喇嘛基本上还俗务农务牧。尽管后来喇嘛教在蒙古社会生活中影响不大,但仍有一些信徒,有的人还在家里供着佛像。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各地又重新修建黄教寺庙94座,喇嘛发展到180多万人,宗教在各城市和牧区又重新流行起来。

在文化活动中也出现了复古现象。如在新《宪法》中规定:“把蒙古统一后所建开国政权的传统大白纛作为蒙古国的象征。”国庆活动的礼仪、服饰全部模仿成吉思汗时代,并且重新使用成吉思汗时代的语汇。现已废除了苏联创制的用俄语字母拼写的“新蒙文”,而采用了蒙古人传统所使用的“老蒙文”。这些措施,旨在建立蒙古独立文化,追溯蒙古族传统历史。但是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并进行了体制上的一系列改革,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就存在的问题而言,既有经济上的滑坡,也存在城乡差别问题、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别问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别问题。虽然从总体上说,蒙古国的民族问题不太突出,但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从蒙古族的发展历史看,内蒙古与外蒙古有着密切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只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混乱局面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外蒙古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蒙古国自从摆脱了苏联控制后,从族源和文化角度对中国特别是内蒙古有亲近感,这完全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政府在充分尊重蒙古国的主权与独立的前提下,将充分利用蒙古族语言相同、文化习俗相近、宗教信仰一致的有利条件,积极促进中蒙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熊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