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论美国等国人才辈出及近代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原因分析

在优秀人才的心目中,美国是一个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及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国家。多少年来,每逢自己家乡发生天灾、人祸以至战乱,出现政治动荡、政治迫害或经济危机,以至于威胁到他们及他们的家属的生存和工作的时候,部分优秀人才就会铤而走险,携家出走,迁徙到美国这块新大陆去,从而为美国所用。举例来说,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前后,在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开始“反犹”时刻,在苏联解体之后,就一再出现上述情况。那么,美国为什么对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从物质基础看:美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疆域面积为953万平方千米《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7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339页。,与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面积相近,两面临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美国有50个州和1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得克萨斯州比俄罗斯以外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大,科罗拉多州比英国还大,加利福尼亚州比意大利还大。美国的疆域比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还要辽阔。

美国的土地、草原、水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一些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储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如高品质无烟煤和烟煤的储藏量约占世界的1/5,钼的储藏量约占世界的2/5,铜、银、锌的储藏量约各占世界的1/6,金的储藏量约占世界的1/10。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世界首位,其累计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的前列。美国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商用林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都很发达。美国的农业劳动力虽然只占全国劳动力的3%,但生产的农产品除了能很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能大量出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工业门类齐全,设备和技术先进,动力、钢铁、机械制造、化工、有色冶金、核能、军工、纺织、建筑、微电子、宇航、计算机等产业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铁路系统、最广泛的公路网、四通八达的内陆水道。美国的空中商业运输量也居世界之冠。在这里,新闻媒体的力量巨大而无所不在。

由此可见,美国确实能为全世界优秀人才提供其他国家未必能提供的较好的生存条件。不过,由于相互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往往很难分清楚:究竟经济高度发达、物产丰富是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为美国所用之因呢,还是果?

2.从种族结构看:美国是一个教育高度发达的民族“大熔炉”

自16世纪以来,先后约有4500万人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的100多个国家迁居到美国这块新大陆。“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肤色和宗教。”美国的爱尔兰民族后裔比爱尔兰共和国的爱尔兰人还要多(分别约为1600万和360万)《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8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428页;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2页。;美国黑人的人数约为3100万,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仅少于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南非四国的人口);波兰大多数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市(衰落前)的波兰裔人口;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人口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这个国家竟没有“多数民族”。可以辨别的最大的单一种族是从英国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可是他们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5%,比德意志人(占13%)或黑人(占12%)实在多不了多少。这一独特现象令人惊讶。由于世世代代杂居混处,千百万美国人已经说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民族。这从优生学观点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好。

与古老的欧洲相比,美国确有不少独特之处。例如,从西海岸的旧金山到东海岸的波士顿,其距离之遥远相当于从马德里到莫斯科。然而,这里至少官方、新闻媒体、学校和公共场所所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语言——美国英语(各国移民后裔,除使用美国英语外,仍多操祖先语言)。而且,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美国英语与英国故土英语相比,还具有更强的“一致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人的流动性很大,平均每年约有10%的美国人搬家迁徙,因此,他们的语言,无论是在发音上还是在用词上,都不容易沾染地方色彩。同时,从旧金山到波士顿,从五大湖到休斯敦,人们都共同遵守同一部联邦宪法,各州的法律也都大同小异。而欧洲却分成许多国家,讲各种各样的语言;长期以来,存在着互相倾轧以至对立的军事和政治集团,甚至像中国的“战国”时期那样,连年互相攻战,以至于先后爆发像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大规模互相杀戮和破坏(不过,今天他们终于接受历史的教训,正试图通过“欧盟”这一政治形式,逐步向一个统一的欧洲方向迈进)。在美国,尽管平时人们在会议上和新闻媒体上争论不休、互相攻击,但在国家受到外来威胁的关键时刻,却能迅速做出反应,一致团结对外。要知道,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其实比德国和意大利还要悠久。德、意曾长期分裂成许多各自独立的邦国,一直到1871年和1870年才分别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17卷第341页所指出的:“美国社会经常被形容为一座大‘熔炉’,来自许多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都在这座‘熔炉’中转变成‘美国人’。”美国的基础教育很发达。“大部分州实行6~16岁未成年人的免费义务教育,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直至17岁或18岁完成中学教育才离开学校。”美国的高等教育也极为发达。全国共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如以18~21岁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期计算,从20世纪70年代起,平均每2个适龄青年即有1人接受高等教育。这样发达的学校教育无疑对帮助来自各个国家、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移民后裔在这座大“熔炉”中转变为“美国人”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到美国去起了重要影响。

根据《参考消息》2004年11月6日转载,在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11月4日发布的“世界200所最佳大学排行榜”中,美国的大学占了62席,并在前10所中占了7席,其中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分别名列第一、二、三、四位。对于这个排行榜,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美国大学在全世界200强中占据60个左右的席位,应该说还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这些名列世界前200强的大学都是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axial institution)和关系到地区盛衰的一种主导力量。毫无疑问,好的大学、大学群以及重要的研究机构对高等次专门人才有非常强的吸聚能力。如果我们下功夫仔细调查一下被吸引到美国的各国优秀科技人才的具体去向,就会发现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是进了美国的高等院校。

3.从制度保障看:早期移民奠定了美国较好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

美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独特国家。当年,漂洋越海,历尽艰险,到美国去定居的有以下几种人:

(1)希望获得新大陆的一块沃土,谋得比欧洲更好的生活的人。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土地几乎全部操纵在贵族地主和教会的手里,租地耕种的农民要承受贵族地主和教会头头的残酷剥削。

(2)企求宗教自由,想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崇拜上帝的人。当时在欧洲,如果有人拒绝去国家(政府)规定的教堂做礼拜,统治者便可能把他们关进监狱,加以拷打,甚或处死。只有移居到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他们才有获得宗教自由的希望。在美国东海岸最早的13个殖民地之中,就有马萨诸塞、罗德岛、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这4个殖民地是由追求宗教自由的移民建立起来的,其中有清教徒、天主教徒,也有基督教其他教派的信徒。

(3)爱好冒险的人。他们对旧世界的统治和法规感到厌倦,渴望寻找一片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享受人生的“乐土”。新大陆一直吸引着他们去寻找自由。在这种人中间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新社会和新文明的开拓者。

(4)希望能在新大陆找到金矿,或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做生意,从中获取暴利等的人。实践证明,这种人一般不能成为优秀的移民。

以上这几种人的大多数为穷人。富有的人极少想离开舒适的家和优裕的生活,到遥远的荒野去定居。

由于最早的移民大多是一些热切地向往自由、平等,比较勇敢而又富于开拓精神的人,他们自然容易接受以J.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为代表的天赋人权理论和自由民主思想(洛克本人自幼就受到清教徒思想的影响)。他们中间的领袖人物率先把这种先进的思想观念从欧洲带到新大陆,并在殖民地的开拓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加以传播、付诸实践,并逐步加以充实和发扬光大。让我们举例来加以说明。

(1)1607年,在北美洲的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詹姆斯城(Jamestown),移民领袖J.史密斯(John Smith,1580—1631)上尉给大家公布了这么一条规定:“不工作者,不得食。”

(2)在马里兰殖民地,1649年通过了一个《宽容法案》(Toleration Act)。这个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宗教背景而虐待他人。凡意图在殖民地煽动宗教纠纷者,必须受到惩罚。这种对宗教宽容的观念导致后来美国主动接受各种不同宗教信仰和崇拜方式的存在。

五月花帆船

(3)1620年,开辟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朝圣会(Pilgrim)清教徒在登陆新大陆前就一致同意,要“为公众的幸福,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他们在所搭乘的一艘叫“五月花”的帆船船舱里共同签订了一份《五月花协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殖民地的成员须按照多数意愿行事”。大家还依据这一协定遴选J.卡弗(John Carver,约1576—1621)为总督,任期一年。卡弗便成为按美国民主方式,由其民众自由选出的第一位总督。

(4)英国教友会(Society of Friends,又称贵格会,Quakers)的W.潘(William Penn,1644—1748)组织领导教友会众教徒在17世纪80年代开创了北美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他的父亲W.潘爵士(Sir William Penn,1621—1670)是英国的一名海军将领,也是英王查理二世的朋友。但他自己却是一名在英国最受迫害的教友会的虔诚教徒,并曾为此坐过牢,但他对教友会的基本信念——在上帝心目中,人人平等——从未动摇。当他的父亲去世时,他查出英王欠他父亲一大笔钱(大约有8万英镑)。他确知英王不会还这笔钱,遂向英王要求给他一块北美洲的土地。英王自然乐意用这种方式将债务一笔勾销。1681年,潘获得英王查理二世48000平方英里的赠地。这块赠地几乎与英格兰一般大。他决心用这块土地为穷苦的民众开创殖民地,让他们获得宗教自由和种地谋生的权利。为招募移民,他以6种文字印刷简短广告,散发到欧洲各地。求地若渴的欧洲人简直不敢相信:每个移民可得50亩免费土地,另外,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礼拜!潘是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唯一主人,或叫地主(proprietor)。他为殖民地的首府悉心规划,将它命名为“斐拉德斐亚”(Philadelphia)。这是由几个希腊字连接而成的复合字,意思是“兄弟之爱的城市”(City of Brotherly Love)。此名简称“费城”,后来,费城终于发展成为美国最大城市之一。有一个时期,它还被选作美国的首都。今天,它仍被称为“教友之城”(Quaker City)。

潘本可以像暴君般地统治这个殖民地,因为当时他确是这个殖民地的唯一合法主人。但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决定他根本不可能成为那种人。1683年,他明智地颁行了《大宪章与政府纲领》(Great Charter and Frame of Government),规定:①人人均有宗教自由;②殖民地人民有权选出代表,来制定法律,并交由派任的总督认可;③凡拥有土地,尽纳税义务者,皆有选举权。“由于威廉·潘的睿智与慷慨,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创建)一开始即很成功。大批教友会教徒由英伦三岛各地前来定居。威廉·潘散发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广告,也吸引了成千上万追求宗教自由的人们。一船接着一船的移民由德国前来,因为,在德国,战争、严酷的法律为人民带来不幸。这些德国居民,是特别勤奋节俭的人民,一般人称之为‘德裔宾夕法尼亚人’(Pennsylvania Dutch)。在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人口之中还有瑞典人、丹麦人、芬兰人、荷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法国人。”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事例在当时都是非同小可的“破天荒”的革命行动,因为它们都是在法国的《人权宣言》公布之前100多年发生的。这些事例如果当时发生在欧洲或中国,肯定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其中,《五月花协定》产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时,中国还处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极端封建专制和腐败的时期。潘的大宪章则颁布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清代的“文字狱”使人们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痛感受,导致中国整个社会长期停滞不前。

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及前十条宪法修正案——《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其核心思想正是从早期各殖民地移民的独立自主、宗教自由、人人平等、代议政治、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观念逐步发展而成的。《独立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坚信下列不证自明的真理,即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任何政府形式一旦变得有害于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权加以变更或废除而另设新政府,把新政府的基础放在最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幸福的原则之上,并按照符合这一目的的形式规定新政府的权力。”宣言的这些内容对美国持续产生深刻的影响。正是《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权利法案》以及美国各州的法律所体现和保障的、由早期美国移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所孕育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前往美国。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张1969年美国各族群家庭收入指数一览表(见表2)。这张表是由研究美国种族史的专家T.索威尔(Thomas Sowell, 1930—)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和美国犹太人口调查所1968—1970年发表的统计资料推算出来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表中没有列入德意志、俄罗斯、苏格兰等民族的统计数据。不过,根据索威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里的介绍(也是引用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德国人“在1972年大致占美国总人口的13%,其收入高出美国全国平均数约11%”。也就是说,当时他们的平均家庭收入大致与中国人和意大利人相近。

表2 1969年美国各族群家庭收入指数一览

资料来源: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由表2可见,在美国生活的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黑人、印第安人的家庭收入指数都相对较低。人们很容易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种族歧视,但是索威尔在他的书中一再提醒我们,不应把美国各族群家庭经济收入上出现较大差别的原因归于种族歧视,而应归于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各族群长期积累起来的“人文资本”的差异:这包括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对学习和工作的传统态度、所掌握的由祖辈传授下来的技能,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表2中家庭收入指数名列前茅的族群的移民在刚登上美国国土的时候几乎是身无分文,正是这些无形的“人文资本”才使他们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站稳脚跟,并逐步向上攀升。

表2还显示,自17世纪以来,在美国东部沿海最早的13个殖民地的开创和建设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家庭收入指数竟低于很迟才到达美国的犹太人、日本人、波兰人和中国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一直以从事农业为主,但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索威尔的统计结果证明:作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美国确实能够为全世界优秀人才提供其他国家所不能(或难以)提供的较好的生存条件及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正是美国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其所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