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汉语.语法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节 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物或事物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一个句子主要由主语和谓语等构成,其中谓语就是由动词充当并在句中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样。

一、动词的种类

(一)从句法上看,逻辑汉语的动词有两种,一种是谓语动词,另一种是非谓语动词

1.谓语动词

谓语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来说明主语。它可以只由一个动词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动词词组构成。例如:

(1)这朵花黄色的。(单一动词)

(2)<太阳>从东边升起。(词组动词)

(3)这些工人们正在一栋大楼。(单一动词)

(4)一栋大楼被正在建。(单一动词)

(5)他把那酒一饮而尽了。(单一动词)

(6)小明进了教室之前,老师已站了起来。(单一动词和词组动词)

2.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在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而是单独或与其他一些词构成短语来充当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定语和补语等。逻辑汉语的非谓语动词有三种:不定式动词、“在”“着”式动词和名动词。其中“在”“着”式动词可以与特定的副词连用来构成具有“时态”意义的谓语动词。

1)不定式动词(短语)

不定式动词(短语)一般是由动词原形前加结构助词“来”或“去”构成,在句中可担任除谓语外的其他各种成分。例如:

(1)去忽略这一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主语)

(2)我们要从主要方面去检查我们的思想问题。(作宾语)

(3)她摘了一片荷叶来当雨伞。(作宾语补语)

(4)我还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作定语)

(5)他停下了车来向我们问路。(作状语)

(6)我的主意就是去租一辆车。(作补语)

(7)他被叫了到那法庭去作证。(作补语)

(8)客观地来说,他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长处。(作状语)

2)“在、着”式动词(短语)

“在、着”式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原形加上“在”或“着”构成,在句中主要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

(1)我看见了那些孩子们在放风筝。(作补语)

(2)小妹还在那超市里,在选西瓜。(作状语)

(3)他是我校一名在读研究生。(作定语)

(4)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父,下山了。(作状语)

(5)那有一条柏油路连接着这两个村庄儿。(作定语)

(6)他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男人。(作定语)

(7)姐姐突然发现了妹妹光着一只脚。(作补语)

3)名动词(短语)

名动词顾名思义就是既起名词的作用,又有动词的功能。它在形式上与动词原形一样,在句中可以充当许多成分。例如:

(1)抽烟对身体有害。(作主语)

(2)看看是必要的。(作主语)

(3)考上大学是他的愿望。(作主语)

(4)会伤身体。(作主语)

(5)开飞机是很容易的。(作主语)

(6)她的爱好是集邮儿。(作主语补语)

(7)他的活是养猪。(作补语)

(8)你看见了什么人进屋吗?(作宾语补语)

(9)我不介意做这工作。(作宾语;已经做)

(10)他很喜欢跑步。(作宾语)

(11)他讨厌坐飞机。(作宾语)

(12)在站一小时队后,我们买了两张票儿。(作介词宾语)

(13)跑步那人是小李。(作定语)

(14)你有什么建议要提吗?(作定语)

(15)严格地说,那所学校不算是很好的。(作句子状语)

(二)从词法上看,逻辑汉语的动词有四种,即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和助动词

1.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是带有宾语的动词。例如:

(1)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2)你知道他后来怎样了吗?

(3)她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4)她反对这个主意。

(5)我永远不会原谅你那次撒了谎。

(6)你必须轻轻地放这些瓷器儿。

(7)那小孩正紧跟着那只小狗。

(8)抗日联军重创了那些日军。

(9)这次地震倒塌了几万间民房儿,死了几十个人们,铁路交通中断了好几天儿,损失是很严重的。

2.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是不带宾语的动词。例如:

(1)那杯子掉了在地上碎了。

(2)那火车将什么时候到?

(3)她的脸红了。

(4)这事什么时候发生了?

(5)他浑身正在发抖。

(6)来了两个人们。

(7)蹲着一个石狮子。

(8)死了一头牛。

大部分动词都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时,就是及物动词,不带宾语时,就是不及物动词。

3.连系动词

连系动词是把主语和主语补语联系起来的词或词组,如“是、叫、姓、当做、成为、像、等于、变、有、看起来、听起来、闻起来、变得、觉得、感到、好像、算是、算”等。作补语的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介词、不定式动词、“在”“着”式动词和名动词及其短语等。例如:

(1)那人一定小李。

(2)这消息是真的。

(3)她已经变得了很不耐烦的。

(4)这些花儿闻起来很香的。

(5)这屋子有五个房间儿。

(6)他姓李。

(7)王教授有很多书儿。

(8)那门外是一条马路。

(9)她显得了有些困惑。

(10)对此我感到很难受的。

(11)我和她在一起感到轻松、自在。

(12)这件事看起来很有希望。

(13)她看起来约莫四十岁。

(14)这饭菜闻起来很香的。

(15)你的想法听起来很不错的。

(16)这算什么?

由指示代词“那”+连系动词“有”构成的判断句中,“那”作主语,泛指某处、某事等,“有”表示存在,例如:

(1)今晚那可能有文艺晚会。(今晚可能有文艺晚会。)

(2)那可能还有希望。(可能还有希望。)

(3)那肯定有些非议儿。(肯定有些非议。)

4.助动词

谓语动词有时还包含助动词。助动词就是协助谓语动词来表明时态、情态等的词,两者一起构成复合谓语。最常用的助动词有“会、应该(应当)、能(能够)、可以、肯、敢、得(děi)、不得不”等。它们的具体用法如下。

1)“会”

含有“愿意”之意,其否定式为“不会”。例如:

(1)我说了我会安排好一切。

(2)我以为她会照顾你。

(3)我真没想到你今天会来。

(4)如果他在城里,他会帮你。

(5)我很纳闷你怎么会这样做。

2)“应该(应当)”

有时省略成“应”或“该”,其否定式是在它们的前面加“不”。其作用如下。

一是表示对情理、事理判断。例如:

(1)他的确不应该去那种地方。

(2)我该再试一次吗?

(3)你应该痛痛快快地玩几天儿。

(4)为了你自己的好,你应当去做它。(为了你自己好,你应当去做。)

(5)此刻你不应当看小说,而应当看课本。

二是表示猜测。例如:

(1)现在时间是四点半,他们应该已经到达了那目的地。

(2)都六点啦,他该来啦。

(3)此项决议之顺利的贯彻应该没有问题。

(4)他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3)“能(会)”

肯定式:能(会),否定式:不能(会),用于现在时;过去式:能够(用于肯定式),否定式:没能;它们还可以用于疑问句。其作用如下。

一是表示能力(即能做某事)。例如:

(1)她能跑得很快的。

(2)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3)我今天不能给你钱,你能等到明天吗?

(4)你会说几种外语儿?

(5)他不会游泳。

(6)这时间还早,九点钟以前我们能赶回。

(7)他能说会道,能写会算。

(8)他看了电报但没能看懂。

(9)从这窗口我当时能够看见她。

(10)他不会说三种外语儿,只能说两种。

二是表示可能性。例如:

(1)你能帮我抬这箱子吗?

(2)外边有个人,那能是谁呢?

(3)此时她会干什么呢?

(4)她怎么能够这样粗心大意?

三是表示允许(做某事)。例如:

(1)你不能在这里抽烟。

(2)妈妈说了晚上我们不能出去。

(3)无我的命令你不能动!

(4)那是集体的财产,我怎么能让你随意地破坏?

(5)天已经是这么晚的啦,我不能让你走!

(6)这病人之病情是危急的,我们不能坐等。(病人病情危急,不能坐等。)

4)可以(缩略式“可”)

其否定式:不可以、不能、不会、不得;过去式:可以。其作用如下。

一是表示主观上具有某种能力。例如:

这本书我今天可以看完。

二是表示具备某种客观条件。例如:

(1)这个房间是很大的,可以住三个人们。

(2)我今天可买到那本书啦。

三是表示允许(做某事)。例如:

(1)你可以把车停在这里。

(2)你可以把这书带回家。

四是表示“许可”。例如:

(1)休息室里可以吸烟。

(2)休息室里不能吸烟。

(3)我可以进来吗?

(4)你已经不是小孩子啦,怎么可以这样胡闹。

(5)我们不得迟到,对吧?

(6)你不得无照驾车。

5)“肯”

其否定式:不肯。表示主观意愿。例如:

(1)只要你肯帮忙,这工厂就撑得起来。

(2)遇到困难,他最肯动脑筋、想办法。

(3)在学习方面,小李是肯下功夫的。

(4)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肯去。

(5)大家都很渴,但这杯水谁都不肯喝。

(6)那还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她怎么肯先走?

6)“可能”

否定式:不可能。表示客观的可能性。例如:

(1)那不可能是刘萍,她正在住院。

(2)他不可能已经把它拿了上楼啦。

(3)这个工程是很大的,不可能那么快地被完工。

(4)我看今天天气是不错的,老天不可能下雨。

(5)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可能遇到什么事呢?

(6)我想这会儿他可能正在睡觉。

(7)她今晚可能来。

7)“敢”

否定式:不敢。表示有胆量做某事。例如:

(1)你挺起腰杆来,看他敢怎么样你!

(2)他不敢不答应大家的要求。

(3)我敢保证明天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4)我不敢肯定他会不会同意这个意见。

(5)事情能不能被办好我不敢说,但是我一定会尽力。(事情能不能办好我不敢说,但是我一定会尽力。)

(6)有人从门口过时,我们几乎都不敢喘气了。

(7)这事我简直不敢想。

(8)他怎么敢没问一声就把我的自行车拿了走!(他怎么敢不问一声就把我的自行车拿走!)

8)“得(děi)、不得不”

两者意思相同,表示必须怎样。否定式:不用、不必,口语中可用“甭”。例如:

(1)我得走啦。(我得走了。)

(2)你不必道歉,这不是你的错。

(3)告诉他,甭不好意思,这是他该得到的。

(4)这样,我就不得不把这游湖计划延长了一天。(这样,我就不得不把游湖计划延长一天了。)

(5)你到别国去得有签证。

(6)她得和你一起去吗?

(7)我没赶上那大巴,不得不走着回家。

(8)我们将不得不尽力地帮助她。

(9)他们中间将得去一个人。

(10)我们可能不得不取消这项计划。

表示不同意思的助动词可以连用。例如:

(1)他应该能做到这一点。

(2)我应当可以和他取得联系。

(3)她应该能通过这测试。

(4)我们可能不得不取消这项计划。

(5)他们要这样做可能得求得她的同意。

二、动词的时间性和状态性

行动或状况是在时间中展开或存在的。行动或状况需要时间来定位,有现在时间性、过去时间性和将来时间性;同时,在时间中展开或存在的行动或状况还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性,有一般状态性、进行状态性和完成状态性。因此,逻辑汉语对动词既有时间性的要求,也有状态性的要求。在语用中,动词按时间性和状态性要求有些不同的、固定的表现形式,具体形式如下(以动词“做”为例)。

(1)时间性:

现在

过去

将来

做了

将做

例如:

我常常见到她。(现在)

我刚才见到了她。(过去)

我明天也将见到她。(将来)

(2)状态性:

一般

进行

完成

在做(做着)

做过

例如:

我每天早上都刷牙儿。(一般)

我正在刷牙儿。(进行)

我已经刷过牙儿啦,你不必再提醒。(完成)

三、动词的主要形式

由于时间性与状态性的不同,逻辑汉语的动词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在时间性方面有三种形式:现在式、过去式和将来式

1.现在式

现在式就是词典中所给的形式,也可称为动词原形,其他形式都由它派生而来。它表示行动的现在时间性。例如:

(1)我们热爱和平。

(2)她是技术员。

(3)她每天工作八小时儿。

(4)我不抽烟。

(5)我喜欢溜冰。

(6)<太阳>从东边升起。

(7)金属加热后会膨胀。

2.过去式

几乎每个动词都有过去式,表示行动的过去时间性。逻辑汉语动词的过去式的规则形式是动词原形加“了”来构成,但也有些不规则形式,如“想”的过去式是“以为”。对于“是”的过去式,笔者倾向于用“系”,因为连系动词“是”在语用中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所以其时间性要得到更明确的体现。例如:

(1)他摔碎了那花瓶。

(2)当时她哭了。

(3)一九七九年八月,马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去图书馆路上,我遇见了老李。

(5)我以为你已去了学校。

(6)游客被殴致死案又生波折,领队称吸烟引争执。

(7)那天他确实很军阀。

3.将来式

逻辑汉语动词的将来式要与副词“将”连用,用来表示行动的将来时间性。例如:

(1)明天我们将知道结果。

(2)她将六点到这里。

(3)这个时装表演将七点开始。

(二)在状态性方面有三种形式:一般式、进行式和完成式

1.一般式

与现在式一样,它也是词典中所给的形式,也可称为动词原形,其他形式都由它派生而来。它表示行动的一般状态性。例如:

(1)我们热爱和平。

(2)她是技术员。

(3)她每天工作八小时儿。

(4)我不抽烟。

(5)我喜欢溜冰。

(6)<太阳>从东边升起。

(7)金属加热后会膨胀。

2.进行式

动词的进行式是由动词原形加上“在”或“着”构成,表示行动处于正在进行中状态。例如:

(1)小明正在打篮球。

(2)他们正在做数学练习。

(3)她正在给一个朋友送行。

(4)东郭先生正赶着驴,在路上慢慢地走着。

(5)她的眼里正闪动着泪花。

(6)那交通艇嗖嗖地正向前疾驶着。

3.完成式

完成式是由动词原形加上“过”构成,表示行动已经完成的状态。例如:

(1)我已经吃过啦。

(2)他已经去过<北京>。

(3)我们已经见过面。

(4)我已经去过<天津>,他去过<上海>。

(5)这行李已经被检查过,没有问题。

(6)这谁会已经想到过呀!

(7)我以为这时你会已经来过啦。

少数动词的现在式和过去式为同一形式,如“军阀、听见、让、认为、想要、高兴”等。

四、动词的语态

语态是指句子的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逻辑汉语有两种语态,一是主动语态,二是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执行者,被动语态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主动语态的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为动词本身,而被动语态的表现形式一般为介词“被”+动词本身。以动词“发现”为例:

主动语态:他发现了这个秘密。

被动语态:这个秘密被发现了。

逻辑汉语的句子多数属于主动语态。

五、动词的真假性

动词的真假性说明行动展开或状况存在的实质性。

(一)动词的真实性

动词的真实性是指行动或状况都是真实地展开或存在,即所讲述事情都是真实的,包括现实存在的、过去有过的或将来必然出现的事情。因此,谓语动词要如实地体现行动或情况的时间性和状态性。例如:

(1)她是技术员。

(2)我不抽烟。

(3)<太阳>从东边升起。

(4)金属加热后会膨胀。

(5)他摔碎了那花瓶。

(6)我以为你已去了学校。

(7)这个时装表演将七点开始。

(8)小明正在打篮球。

(9)东郭先生正赶着了驴,在路上慢慢地走着。

(10)今天我还没见刘主任。

(11)我们已经见过面。

(12)这行李已经被检查过,没(有)问题。

(13)这谁会已经想到过呀!

(14)他发现了这个秘密。

(15)这个秘密被发现了。

(16)这是一个苹果。

(17)谁打了来电话?

(18)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学好。

(二)动词的虚假性

动词的虚假性表示行动或状况并非真实地展开或存在,而是一种假想情况或主观愿望。因此,谓语动词有必要以一种并不如实地体现行动或状况的时间性和状态性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过去时态等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以过去完成时态等来叙述过去的情况,以便更清晰、明了地表明事情的虚假性。例如:

(1)但愿我系一只鸟。(实际上我不可能是一只鸟)

(2)如果那没有引力,我们会无法行走。(实际上有引力,我们也可以行走)

(3)如果我系你,我会马上离开。(实际上我不可能是你)

(4)除非他系个聋子,才会听不见这么大的声音。(实际上他不是聋子)

(5)如果你早来了两天儿,你会看见老李啦。

(6)如果该设备被运到时有了损坏,请立即通知我们。(动词过去式“有了”就可以体现出厂家“不会有损坏”的自信和委婉心态。如果不用动词过去式,而用现在式,即“如果该设备被运到时损坏”,则此条件句为真实条件句,真实的条件会带来真实的结果。)

(7)如果我们已早点找到了他,我们会已经把他救活了。

(8)要不是约翰·霍尔沃思已几次精彩地扑救了,<热刺>队原本已经可以射进了好几个球儿。

在语用中,含真实性动词的句子占绝大多数。

六、动词的重叠

有的动词可以重叠使用,如“看→看看、讨论→讨论讨论、研究→研究研究”等。

单音节动词重叠时之间可以加“一”,如“想一想”“看一看”。

动词重叠可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或表达委婉、轻松的语气,重叠的动词要轻声,又可以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例如:

(1)他用力地扯了扯衣角。

(2)老师敲了敲桌子,叫大家注意听。

(3)我的钢笔不见了,你帮我找找。

(4)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5)你叫他在外边等一等。

(6)我想出去走走。

(7)他退休了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8)你也不想想,他的话还有真?

(9)他怎么没等等我?

一个动词能否重叠使用主要根据语用习惯来定。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中较少使用这种形式。

七、动词的否定形式

除了一些别的否定副词外,逻辑汉语的否定式通常主要由副词“不”“没(没有)”“将不”或“还没”+动词构成。动词的现在时态用“不”来否定,过去时态用“没”来否定,将来时态用“将不”否定,完成时态用“还没”否定,进行时态用“不”和“没”来否定。但是,动词“有”无论何种时态都用“没”来否定。例如:

(1)他现在不在学校。

(2)他当时没在学校。

(3)她还没做她的那些数学练习儿。

(4)她将不出席那晚会。

(5)她可能不喜欢这条裙子。

(6)我不打算去看那电影。

(7)天气预报说了明天会有雨,我们明天将不去春游。

(8)他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邻居。

(9)我没有汽车、没有洋房,算什么大款?

(10)昨天天没下雪。

(11)那次会议我们没派人去参加。

(12)我没有<中文>画报。

(13)我没看<中文>画报。

(14)我不打乒乓球。

(15)昨天我没打乒乓球。

(16)那会议已经结束了,可是主席还没来。

(17)明年这个时候,你将正在做什么?

(18)去年这个时候,我没正在上课,而是在旅行。

(19)她正在跳绳吗?

(20)她不正在跳绳,在跳舞。

另外,动词可以有双重否定,这可以收到比肯定更强的表达效果。例如:

(1)这是我的终身大事,我不能不跟父母亲商量。

(2)他们在技术攻关过程中,不会不遇到这样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