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小结
使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总人口、城乡人口、分孩次和分区域出生性别比状况及趋势。
总体上,1960~198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自1980年开始,中国总人口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1986年达到第一个峰值112.3。1987年和1988年有所回落,此后持续波动上升。2010年之后出生性别比有下降趋势,但处于波动状态。
分城乡来看,1982年城市、城镇与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尚无明显差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人口出生性别比均呈明显上升态势,城乡间的差距逐步扩大,差异趋于明显;2000年后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增速减缓,与城市和城镇的差距缩小;2010年后,城乡人口出生性别比均明显下降。
分孩次来看,2000年以前第一孩的出生性别比在人口普查年份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2000年之后开始偏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期二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已远高于正常值,此后保持上升状态,孩次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不正常;2000年之后,二孩的出生性别比逐渐下降;2015年二孩出生性别比下降趋势明显,逐步接近正常水平。
分区域来看,自1980年以来,中国大多数省份的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省份数量大幅度增加,偏高的区域急剧扩大,偏高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强。2015年出生性别比失衡状况有所缓和。
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直接影响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引发一系列人口与社会问题,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乐观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会像其他国家比如韩国一样恢复正常(Guilmoto,2009;Das Gupta et al.,2009),而且近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也确实在下降。但是,过去几十年都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及其社会后果是中国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