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封地困境
“可我不明白,你为何如此仇恨秦国?”孟尝君问道。
“我从来没有仇恨秦国。我只是为了稷下之学,为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了华夏文脉传承。也是为了每一个人,都有说话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
而秦国一旦得了天下,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在严厉的秦国法度之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们制定了一切的尺度,一切不同的文化都会被毁掉。
我只是为了在千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能像今天这么自信。而不是在秦国的强权暴政之下唯唯诺诺,失去了做自己的勇气。”姬灵人站起身来。
孟尝君摇了摇头,“我不懂你说的文化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懂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感慨。不过我赞同你的说法,秦国确实暴虐不仁。合纵抗秦也是我毕生之志。”
“那就做下去。”姬灵人伸了一个懒腰道,“不管未来如何,我只想坚持做我所认为对的事。”
对这次谈话两人秘而不宣,但是孟尝君随后就找到了他手下的门客庞尤,私下把两封密信交给了庞尤,告诉他事关重大,让他无论如何一定要亲自交到吕礼手中。
这个庞尤表面上一口应承,但是到了齐国之后立刻先向祝弗汇报。祝弗在得到了这两封密信之后,大吃了一惊。燕国将趁着诸侯联军攻打齐国的时候,在齐国的北方大举入侵,这会对齐国造成致命的影响。
祝弗立刻连夜进宫把消息透露给了齐王。齐王正在恼火诸侯联军的事,听到这个消息,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之前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被齐国占领的宋国上。
因为诸侯联军进攻的目的就是宋国,齐王根本没想到并未宣布参加合纵的燕国会在自己的背后搞小动作。而且这还不是小动作,根本就是从背后捅刀子。
齐王当即下令,立刻诛杀了相邦吕礼。并且命令齐国大将率军,严守齐国北境。至于刚刚被占领的宋地,如果实在守不住,丢了也就丢了。但齐国本土,却绝对不能被燕国占领。
通过齐国传来的情报,得知齐国已经在燕国和齐国边境部署了重兵。姬灵人才算是彻底放心了,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虽然还没有开打,但基本的局势已经明朗了。
在合纵联军的强大攻势之下,齐国占领的宋国土地,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燕国也别想攻破严阵以待的齐国北境。只要齐王脑子不发热,不犯什么致命错误。
这场战争将会以齐国失去宋国土地,而合纵联军则拥立宋国公子恢复宋国,为最终结局。
姬灵人这才返回了自己的封地虞城,而封地这边的情况,也正处在关键时期。墨家子弟动用了数万之众,开山筑城,并且开凿铁矿,冶炼铁器。
从各地迁来的民众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大都在开垦荒地。等到明年开春,他的这片封地,将会是另外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他这片封地其实并不大,但最近迁来的人却着实不少。仅仅墨家子弟从赵国迁来了就有3万多户,还要加上齐国和魏国本地的墨者。这段时间之内,两座城虽然还没有初具规模,但城址已经划定。
墨家之城在山上,而虞城在山下。两座城均是依山而建,好在墨家能工巧匠很多,开山采石不在话下。姬灵人亲自跟督建城池的公输子正一起绘制图纸。不但把三角函数传授给了公输子正,还帮他设计了一大批简易的起重设备。
利用山上的粗壮原木,加上杠杆原理。这些简易的起重设备,看似粗鄙,但早已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山上的巨石开采,也利用滑槽原理,设计出了极为简便的滑道。
可以预见,这座城市的落成工期,将会比寻常建筑快上很多倍。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摆在了姬灵人的面前,那就是粮食。
现在正值秋冬季节,也就是说即便开春之后进行播种,也要等到秋季才能收获。在这段时间内,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而姬灵人已经答应由他免费供应,他这位新任的昭武君,总不能说话不算话。
依靠他的商团力量,确实可以保障这么多人的吃喝问题。但问题是他不想把商团全部用来贩运粮食,毕竟盐和铁的利润更高。为了长久利益,商团还是得从这两方面入手。
他现在已经把所有的家底全部砸出来了,不能把商团这个未来盈利重心也全部砸在这块封地上面。况且目前秋收不久,各地粮食供应充足,商团还可以进行购买调配。
但如果到了明年春天,粮食供应紧张,那就是真正的大问题了。如果还是要依靠商团从外地贩运的话,就不得不花高价购粮。
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借。可问题是,即便是借,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能有谁借给他这么多粮食?
所以他不得不召集在封地的人员进行商量,这其中就有他手下商团的黄况和墨家钜子李彤等人。
黄况本来就对姬灵人的做法有些微词,他也认为把整个商团全部改为贩运粮食,损失太大。
“君上,依靠商团从外地贩运粮食,固然可解,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不是办法。而且考虑到粮食价格的波动,现在秋收期间还可以应付。
如果到了春天,商团依然要高价购粮以满足封地的需求,另外还得把原有的盐铁业务全都放弃,专注于购粮,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商人们都要有利可图,才肯做生意。如果我们大量购入粮食,肯定会有商人趁机提高价格。这对我们商团而言也是不利的。”黄况急着道。
“你说的这点,我也考虑到了。所以才召集你们来想办法。以目前我们已经购置的粮食来看,只能勉强维持到明年春天。如果后续还要持续购入粮食,价格会越来越高。”姬灵人双眉紧蹙。
“要不然,看看能否向诸侯借粮?”钜子李彤问道,“今秋年景还算不错,各地也都有丰收。各地诸侯手中想来应该有足够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