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人生的A4纸画成梦想的艺术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梦想。梦想并不是我们在跟别人交流时的话题,也不是我们可以在人前炫耀的资本,更不是我们在闲暇时才能想到、为我们填补生活空缺的内容。梦想是每天都陪伴在我们生活周围的,每天叫醒我们,让我们为之付出努力的东西,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张A4纸,我们能够将人生的900个格子都铺在上面;我们也可以将各种颜色涂在A4纸上,完成一幅美丽的人生画作;我们还可以将A4纸折叠起来,做成纸质的艺术;也可以只是简单地折成一个纸飞机,哈一口气,让它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人生是由自己的梦想来决定的,人有什么样的梦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梦想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希望。人们总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没有梦想,也就如同心死。心死的人,会完全失去生活的动力,在做任何事时都打不起精神,没有积极性,也不懂进取。有梦想的人,即便经历了艰难困苦也会迎难而上,即便没有取得傲人的成就也能做到矢志不渝,因为他们有生活的希望。梦想就好像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气儿,有梦想的人,总是会精神饱满、奋勇向前。
梦想也总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它带给我们无限的正能量,当我们的人生面临失意的时候,它总是能够站出来为我们指引方向,告诉我们应该朝正确的方向前去。
不同的梦想能够造就不同的人生。如果你的梦想是非常简单的,那你最终也会得到一个普通的人生,过着简单的生活;如果你的梦想非常远大、有意义,就算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有很多挫折,你也最终会收获非常丰富的人生。人生就是这样,在梦想的指引之下,会有各自不同的色彩。
陈丹青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他在农村插队期间就自习绘画,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知青画家。其实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梦想。
他认为,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很小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画画,而且想要成为一个画家。在他长大之后,这个理想一直都没有改变。
陈丹青在很小的时候就爱上画画,而且他的父亲陈兆炽在文艺方面也给他很大的引导,这使得他之后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被打成右派,又因为爷爷出身黄埔军校,家里的所有画册和书籍都被一扫而光。当时年幼的陈丹青非常难过,就临摹爸爸从路边捡来的一张扑克牌,临摹得栩栩如生。十四岁的时候,他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两年内他画了一百二十多张。当时他白天画毛主席像,晚上临摹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二十岁的时候,他就被调到江西出版社画连环画,当时的他就希望自己能做个连环画画家。再后来他开始创作革命油画,创作了《老将和小将》《青石堡》《给毛主席写信》等大量的绘画作品。
当说起自己理想的时候,他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怀揣着几十美元去美国,为的只是一件事情,就是在美术馆中能够看到艺术作品的原作。他在美术馆里,一泡就是一整天,对着那些艺术作品沉思。有时候则是不停地在美术馆里临摹作品。或者等闭馆的时候,他就从美术馆里出来,怔怔地站在美术馆门口,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将这些人物的细微表情和动作都放到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他还说,因为自己的艺术梦想,他始终热爱美术馆,一直都钟情于收集美术馆的各种门票,他说这些美术馆就是艺术家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梦。
陈丹青就是这样的人,他从小就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且很多年来一直都为此坚持和付出。即便是在今天,他的梦想已经实现,已经成为非常有名的画家,他还是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努力前行。他不断研究艺术教育,并且出版了很多艺术随笔,传播美学知识,这样的梦想,实在是太有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