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意识阈与统觉团

赫尔巴特

后起的德国经过18世纪的缓慢发展,于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加快发展步伐,从此德国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加快了社会变革和统一德国的要求。19世纪50年代,德国各大学竞相建立实验室,出现了科学实验蔚然成风的局面。赫尔巴特就成就于这个时代。他在研究教育心理和创办实验学校上获得巨大成就,从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赫尔巴特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后来在瑞士当家庭教师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引发了研究教育的兴趣。他接受康德的思想,创办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以此作为教育实验的场所。

在哲学上,他受莱布尼茨的思想影响,把单子叫作“实子”。他认为实子是精神的,是一种“力的中心”。它单一不变,也不会消灭,它们经常在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中活动着。灵魂也是一种实子,当它受到别的实子干扰时,因发出反作用而产生表象和观念。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就是这些表象或观念的活动。

以上述理论为根据,在心理学上,他认为,意识内容是由各种不同的观念组成的,它们是灵魂实子活动的现象,即观念。灵魂本身是不可知的,因为意识中的观念随时进行着互相吸引、联结、排斥或抑制的活动,因而发生引力和斥力。意识中的观念如果彼此互相和谐,则互相聚拢或联结、结合;不和谐则互相排斥。人的意识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除非这两个观念因和谐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观念。当一个观念占据意识中心时,同它不和谐的观念就受到排斥,被迫退居到意识阈之下或进入无意识。不过,被压抑的观念仍在意识阈下继续活动着,一旦遇到意识中心的观念同它和谐便被吸收进入意识阈。所以,观念一旦形成是不会被完全遗忘和消灭的。他还提出,许多和谐的观念能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统觉团”。它吸收和谐的材料,拒绝不和谐的材料。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就越能吸收新的观念,使新观念越加明白地被理解。通过以上这些解释,赫尔巴特就把德国莱布尼茨传统的心理动力思想和英国的联想主义思想融合为一体,形成意识经验心理学。后来他著有《心理学教科书》和《作为根据经验、形而上学和数学的科学之心理学》,这两本书表明他已将历史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思想加以整合和系统化,并试图创建科学的心理学,只是由于他的研究方法有问题而失败了。但是他的思想为以后的冯特和弗洛伊德从不同的方面所继承和发展。

⊙赫尔巴特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教育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工作应使学生有规律地学习系统知识,否则学生的心智活动将陷入紊乱。

赫尔巴特将上述思想应用于教育实验,提出儿童必须具有规律性的系统知识,否则,儿童的心智活动会陷入紊乱。他认为,知觉、再现和统觉是主要的心理过程,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有清晰的知觉、正确的再现和完满的统觉。这是教师必须懂得的心理过程的规律。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清楚、比较、系统和哲学的方法与应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人的道德。要保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经过训练、锻炼和教导。训练有两个任务:抑制儿童的任性和野性,注重儿童在智慧、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发展。他指出,锻炼的作用要求指导儿童注意他的对象和巩固所学的结果。在教导的作用上,他不仅要求儿童获得技能技巧,还要求他们学会观察事物及其关系,并能获得认识事物原理的能力和鉴别美术上及道德上好坏的能力。

心理学家小传

赫尔巴特,德国近代哲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把观念及相互联合与斗争视为心理学的基本内容;(3)提出意识阈的概念;(4)提出统觉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