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道生之,德畜之(二):四积德、五读书
每次只要去北京,我都会想办法挤时间到王府井大街北边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买些书。每每看到贴在书店墙上的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的题词“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总觉得十分亲切。
我猜想,他把积德和读书摆在一起,或许与中国人笃信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中对积德与读书的看法有关。
命是注定的,主宰一切;运也非人能完全控制;即使命和运都好,还要有好风水相辅助;以上三点皆不可强求,只有积德与读书可控,其中又以积德更为重要。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是说道生我们,德育我们,我们因而成长,并有所成就。积德主做人,修善心;读书主做事,长才能。德才兼备,人生才美好。
但时下却有一种将读书、利己置于积德、为公之上的风气。许多学生一心“向钱看”,将“一学位、二当官、三发财”作为人生目标。而在我上学那个年代(尤其是“文革”前学雷锋那个阶段),大家相信又红又专、以“红”(德)统摄“专”(才)。
回到张元济的题词,读书虽是人生第一件好事,但只有积德才能为自己和后人都造福。读书是“取、得”,一生收获不尽;积德是“给、舍”,一生受用不完。书要读,德更要修。
这就是我每次看到张元济的这句话都倍感欣慰的缘由。我至今怀念学雷锋那个时代的经历。这么多年来,虽然自己做的未必有多好,但一直没有忘记用其来自勉。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句话出自宋朝政治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卷一》。他在论述“智伯之亡”时,提出了关于“德”与“才”的区别与作用的精辟见解。我在此摘录并配译,供各位参考:
原文(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译文(1):“才”与“德”不同,但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将它们叫做“贤能”,这样就可能看错人。“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德是指正义、刚直、公正、平和。才辅助德,德统帅才。
原文(2):“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译文(2):德才兼备是圣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德胜过才是君子;才胜过德是小人。
原文(3):“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译文(3):挑选人才的方法是:若找不到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用才干来行善,而小人用才干来作恶。持有才干做善事,能无善不为;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不够聪明,力量也不够,这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能制服他;而小人用诡计,阴谋足以得逞,他的力量又大到足以施暴,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原文(4):“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译文(4):人们敬畏有德的人而喜欢有才的人。人们容易亲近让人喜爱的人而疏远令人敬畏的人,所以察选人才者往往看到人的才干而忽略他们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