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与镜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问题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紧密和直接。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在战争中都遭受了巨大损失,但经过战后的短暂恢复,两国分别通过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企业内职工培训很快便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前总理科尔(Helmut Kohl,1930—2017)指出,德国人民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德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在德国获得了成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效仿。

一、职业教育促进德国经济发展

“二战”给德国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主要城市在轰炸中化为废墟,交通也被破坏殆尽,经济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德国南部约有90%的工厂停产,工业产值也只有‘二战’前的5%,经济和技术几近崩溃。”[24]但是德国人并未被灾难击垮,而是脚踏实地地思考如何重建家园。战争刚刚结束,德国便开始恢复和重建教育事业,特别是恢复“二战”期间关闭的职业学校。1946年,美国教育代表团赴德考察,他们在感慨战后德国破败不堪的同时也折服于德国人的“创造”。达姆斯塔特技术学校(Technische Hochschule)的师生团结合作,在断壁残垣的校舍里很快就恢复了教学。“但学生使用的只能是无靠背的长凳,学生长时间听课只得在他们的膝盖上记笔记”[25]。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德国人众志成城,职业教育很快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近十年的争论和协调后,1969年8月,联邦德国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德国十分强调教育分流。1993年,德国高中阶段30%的学生进入完全中学,其余70%都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德国青年失业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德国:9.7%,法国:20.7%,西班牙:22.4%,意大利:26.5%),多数研究者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对降低青年失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26]

二、职业教育阻碍英国经济发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以“日不落帝国”头号霸主的身份引领世界潮流长达一百多年。19世纪后期,随着对世界经济垄断地位的逐渐丧失,英国开始失去这一殊荣。飞速发展的20世纪对英国来说是一个厄运连连的世纪,在此期间,英国开始从巅峰逐步走向没落。20世纪初,美国、德国、日本和俄国这些重要国家的羽翼尚未丰满,仍对余威犹在的英国亦步亦趋,“二战”后,大量海外殖民地的独立使大英帝国分崩离析,曾经风光无限的英国由世界最强盛的工业大国和殖民帝国沦为追随美国的“跟班小弟”。1945—1975年,英国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被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远低于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几个贸易大国,出口产品占世界份额由25.5%猛跌至9.3%,不及法国、德国和日本。英国经济历史学家艾尔福特(B. W. E. Alford)认为,这对一个曾经占绝对优势的贸易大国来说是“尤为可悲的下滑”。[27]

英国的由盛而衰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是政治、国际环境和历史原因等合力作用的结果,但中等职业教育相对落后,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熟练技术工人,是“二战”后英国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1990年5月《金融时报》指出:“与欧洲大陆和日本相比,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薄弱,缺乏各个层次的技术学校是英国战后教育最大的失败。”[28]

英吉利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人文主义传统是崇尚古典教育,明显歧视科学和职业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博览会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纷纷建立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时候,英国仍坚持认为中等教育的功能是为升学服务,而将职业教育视为异类。甚至在19世纪50年代后,英国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职业教育未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这给英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战”后,英国政府也认识到忽视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与经济衰落有直接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后,当大部分竞争对手都在保留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时候,英国却取消了它。1985年,英国的公立学校中有84%为综合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仅占16%。与英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技术教育培养了技术娴熟的劳动力,他们生产了索尼、松下、宝马和雷诺等驰名国际的产品,促进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不仅在于其是否有数量充足的科学家,而且还在于其是否有足够数量和质量过硬的将科学发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未来的劳动者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能学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熟练程度,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提高商品价值。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列宁在《关于提高人民劳动生产率》中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迅速最可靠的办法,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职业技术知识和本领。”[29]英国由盛转衰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简单地归咎于任何一种原因都未免失之偏颇,但职业教育的相对落后是英国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凭借职业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奇迹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