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 语 法
第1章 语法概说
1.1 复习笔记
一、语法和语法系统
1语法
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1)语素是能够表示意义的最小单位
①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早、工、不、民”;
②有时几个字共同表示一个语素,如“伶俐”、“巧克力”。
(2)词由语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则
例如,汉语中有一种“词根+复音词缀”的形容词,如“红通通、绿油油”,我们就不能改变它的结构说成“通通红、油油绿”。
(3)词语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例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的)”,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如“红——红红的”、“清楚——清清楚楚”。
(4)句子由词构成,有一定的结构规则
句子的构造有一定规则,只要掌握了有限的规则,人们就可以理解和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5)词法和句法,都是从无数的语言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在概括语法规则时,舍弃了各个词的具体意义,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2语法学
语法学是以语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1)语法的两重含义
①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则;
②语法学家的语法学说,即语法学家对客观的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
(2)主观认识与语法规律的关系
①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之间总有一定距离,人们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语言是动态变化的,人们对语法规律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绝对正确的语法学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③是否符合客观语法规律是判断一种语法学说、一种语法观点正误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含义
(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
例如,“调查调查”与“调查”相比,词汇意义相同,但前者还有动作时间短暂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动词重叠这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法意义。
(2)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汉语的语法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①显性语法形式
可以从听觉或字面感知的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重叠、语调、重音、停顿等;
②隐性语法形式
不能从听觉或字面上感知,要经过一定的语法分析才能发现的语法形式,如结构的层次、可能的变换形式等。
2汉语的语法形式及其语法意义
(1)语序(词序)
语序是指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①汉语中,词的排列顺序比较固定,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语序,说出的就不成话
例如,“图书馆、他、到”,有六种排列顺序,但只有“他到图书馆”合乎汉语语序。
②相同的词,用不同的语序排列,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往往不同
例如,“我看”是主谓短语,“看我”则是动宾短语。
③有时语序颠倒,结构关系不变,但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改变,词汇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都是主谓短语,但“人民”在前句中是动作的施事,在后句中是动作的受事。
④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或评价
例如,“客来了”中,客是有定的,含有说话人早就知道要来客的意思,而在“来客了”中,客是无定的,有客人意外来临的意思。
(2)虚词
虚词是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①有的词语之间如果没有虚词就不能组合
例如,“小王(的)书”、“激动(得)哭起来”,去掉虚词都不成话。
②有的词语之间没有虚词,虽然也能成立,但结构关系不明显
例如,“我们老师”是偏正短语或者复指短语,如果说成“我们的老师”就没有歧义了。
③相同的词语,用或不用虚词,用不同的虚词,都可能使结构关系不同
例如,“借书”与“借的书”,前者是动宾短语,后者用了“的”,是偏正短语;“张老师和学生”与“张老师的学生”,前者用的“和”,是联合短语,后者用的“的”,是偏正短语。
④虚词常被看作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标志
例如,“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得”是述补结构的标志,“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3)重叠
汉语中能重叠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和量词。
①动词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如“听——听听”、“考虑——考虑考虑”;
②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加深,如“瘦——瘦瘦(的)”、“干净——干干净净”;
③常用单音节量词才可重叠,重叠后表示遍指,如“个——个个”、“条——条条”;
④少数名词可直接用在数词后边,与量词语法特点相同,也能重叠,如“人——人人”。
(4)重音、停顿和语调
①重音
a.普通话重音有区别某些词和短语的作用
例如,“兄弟(哥哥和弟弟)——兄弟(弟弟)”,第二个音节重读是短语,轻读是词。
b.重音有时能区别不同的句子结构
例如,“雕刻家答应下来”,“下来”重读,表示动作,“答应下来”是动宾短语;“下来”轻读,表示一种动态,含有完成、确定的意思,“答应下来”是中补短语。
c.在句子中,重音处于不同的位置,可能使句子的言外之意有所不同
例如,“一棵树就结了十个果子”,重音在“一”上,含有说话人认为数量多的意思,重音在“就”上,含有说话人认为数量少的意思。
②停顿
停顿处不同,常使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不同,例如:
a.“看老王去了”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由连动短语构成;
b.“看,老王去了”的“老王去了”是主谓句,“看”是独立成分。
③语调
a.语调附在整个句子上,表示感情和语气。
b.同样的语句,用不同的语调说出,可能表示出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情。
例如,“你去”,用升调说出,表示疑问语气;用降调说出,表示祈使语气。
(5)层次
①词与词的组合有着与语序不完全一致的内在的组合顺序
例如,“公布选举结果”由三个词组成,有两个组合层次:“选举”与“结果”先组合为一个偏正短语,这个偏正短语再与“公布”组合为一个动宾短语。
②相同的词按照相同的语序构成,组合层次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关系
例如,“喜欢|孩子的老师”,是一个动宾短语;而“喜欢孩子|的老师”是一个偏正短语。
(6)变换形式
①变换是指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把一种语法格式变为另一种语法格式,变换后的语法格式是原格式的变换形式。
②相同的语法结构一般有相同的变换形式,而不同的结构往往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辅相成。
(1)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意义要通过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2)不表示任何语法意义的形式不是语法形式,没有相应语法形式的意义不是语法意义。
例如,汉语中重叠是一种语法形式,因为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重叠能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三、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1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含义
(1)语法关系是由语序、虚词等语法形式反映出来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中补关系等。
(2)语义关系是在词的组合中所隐含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动作与施事、受事、时间、地点、工具等。
2语法结构包含的语义关系
表1-1 常见语法结构包含的语义关系

3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
(1)具有相同语法关系的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如,上表的“小李不吃了”与“苹果不吃了”。
(2)相同的语义关系可以存在于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中
例如,“小王借回来一本书”是一般主谓句,“小王把书借回来了”是把字句,“书小王借回来了”是主谓谓语句,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相同:“小王”是施事,“书”是受事。
(3)判断一个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关系,主要根据语法形式,有时要借助语义关系
例如,“教育青年”与“教育事业”都是“动+名”语序,但“教育青年”是动宾结构,“教育事业”是偏正结构。因为“青年”是“教育”的受事,而“事业”不是受事。
四、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形态变化是词在组合中所发生的变化。
(1)单复数的变化
①英语名词有单数复数的变化,数目在一个以上,名词词形加上“一s”表示复数。
②汉语名词没有单数复数的变化,不管有几本书,“书”都是“shū”。
(2)时态的变化
①英语随着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动词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如“work、works、working、worked”,分别表示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
②汉语的“工作”不管什么时候发生,读音和写法都不变。助词“着”、“了”、“过”或副词“正在”、“已经”、“曾经”等可以表示不同的动态——进行态、完成态、经历态。
(3)“格”的变化
①俄语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不同句子成分有不同变化形式,如名词“书”作主语时是книга,作宾语时是книгау。
②汉语的词没有格变化,名词和代词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没有特殊的标志。
(4)语序
①俄语名词和代词作什么成分有一定的标志,所以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就比较自由。例如,俄语“我读书”有六种语序:我读书、我书读、读书我、读我书、书我读、书读我。
②汉语中语序十分重要。上面六种语序中,只有第一种是汉语的正常语序,第五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说,其他几种都不能成立。
③汉语的词在句中的功能即作什么成分也主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
④汉语语序有一定的灵活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子来表示。
例如,“我打碎了花瓷瓶”可以变换为“我把花瓷瓶打碎了”,“花瓷瓶被我打碎了”,“花瓷瓶我打碎了”。但变换是在汉语固有句型里进行,像“花瓷瓶了我打碎”绝不会出现。
2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印欧语言里什么词类的词作什么句子成分对应比较整齐,汉语的词作什么成分比较自由,往往一个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并且没有不同的标志。例如:
(1)他晚饭后常在公园散步。(谓语中心语)
(2)散步也是一种运动。(主语)
(3)林阴道上有很多散步的人。(定语)
3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
(1)词、短语构造原则的一致性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多数,而双音节词中由两个不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的数目大大多于其他结构类型的词。复合词的基本构造方式与短语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如表1-2所示。
表1-2 汉语词、短语基本构造方式

(2)短语、句子构造原则的一致性
①汉语中短语和句子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
例如,“我教过英语”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这是我教过英语的学校”中,“我教过英语”是一个充当定语的短语。
②汉语的大多数短语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句子。
4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1)量词
汉语计量事物,除了数词之外,量词必不可少。
①量词,既有计量事物的物量词,也有计量动作的动量词;
②除了专用量词外,很多名词可以借用作量词,如“一桌菜”、“砍一刀”。
(2)语气词
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自都有比较固定的语气词,如“的、了”用于陈述句,“吗、呢”用于疑问句,“吧”用于祈使句,“啊”用于感叹句。
②口语中,语气词与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豁;书面语中,语调的高低、升降、轻重、快慢,不易用文字表现出来,主要靠语气词和标点符号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