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
2.1 复习笔记
一、语素
1语素的辨认
(1)语素的含义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①一个语素既有一定的语音形式,也有一定的意义,没有意义的字不是语素
例如,“葡、璃、疙、乒”等虽有一定的语音,但没有意义,不是语素。
②语素不能再分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
例如,“大”从语音上虽然可以分析出“d”、“a”两个单位,但各个单位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只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③语素的意义必须与一定的语音对应
④合音字应看作一个语素
“俩(两个)”、“仨(三个)”等,由两个字的语音合成,包含两个字的意思,但音节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化为两个独立的语音单位与一定意义对应,应看作一个语素。
(2)语素的音节
从代表语素的音节数目来看,语素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双音节语素。
①单音节语素占汉语语素的绝大多数,如“太、全、音、语、关、吗、从”;
②多音节语素一般是联绵词或音译的外来词,每个音节单独没有意义,必须几个音节合起来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伶仃、葫芦、忸怩、蟋蟀、刚果、索马里、布尔什维克”。
(3)构词后缀“儿”
儿化是一种类型化的音变现象,“儿”是一个特殊的语素。
①“儿”是在发前一个词根的韵母时加上卷舌作用而成
例如,“画儿”(huar),r不表示一个音素,而是一个标志,表示“画”的韵母应该卷着舌头发音。“huar”是一个音节表示的两个语素。
②普通话中,儿化形式与非儿化形式相比,意义不同或有细微差别
a.儿化可以区别意义或者词性,如“信——信儿” 、“盖——盖儿”;
b.儿化后可表示细小或有亲切意味的感情色彩,如“球——球儿”、“有趣——有趣儿”。
(4)替代法
语素组合“AB”中,如果能用其他成分代替A跟B组合,代替B跟A组合,并且A和B在这些组合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保持不变,那么A和B是两个语素。
例如,“拥护”,可以说“拥挤”、“拥戴”,也可以说“保护”、“维护”,所以“拥”和“护”都是语素。而“琵琶”中“琵”和“琶”都不能被替代,“琵”、“琶”不是语素。
(5)联绵词和音译词
①联绵词和音译词一般由一个语素构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
②少数联绵词和音译词的一个音节可以单独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或短语,这时应该承认它们是单独的语素。如:“蓓蕾——花蕾、蕾铃”,“骆驼——驼肉、驼峰”等。
(6)孤语素
孤语素是指不能出现在其他组合中,单看没有意义,但具有构词和区别意义作用的语素。如“苹果、鲫鱼、彗星、牦牛、红通通、慢腾腾、乐滋滋”等词中的加点部分。
(7)语素的同一性
①同一个语素应该字形相同,语音相同
a.多音字是一个语素,如“血(xuè、xiě)、熟(shú、shóu)”;
b.不同读音代表不同意义时是不同语素,如“发(fā、fà)、行(xíng、háng)”。
②同一个语素应该意义相同或有联系
a.意义没有联系,即使字形和读音都同,也是不同的语素,如“公(鸡)——公(共)”;
b.如果意义有联系,应看作一个语素,如“厚(木板)——厚(礼)”。
2语素的分类
(1)二分法
①根据意义的虚实,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例如,“天”、“功”是实语素,“的”、“木头”的“头”等是虚语素;
②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固定与否,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例如,“石头”的“头”是定位语素,“适应”、“合适”的“适”是不定位语素;
③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例如,“大”、“车”、“华盛顿”等是自由语素,“特”、“斤”、“向”等是粘着语素。
(2)三分法
①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例如,“好”是单音节语素,“崎岖”是双音节语素,“巧克力”是多音节语素。
②根据语素的成词功能和在词中的位置,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a.自由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人(人民、工人)”;
b.半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民(人民、民主)”;
c.不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不自由的语素,如“-子(桌子、杯子)”。
d.虚词不能作为构词语素与其他语素组合,但它们独立成词,也属于自由语素。
(3)词根和词缀
①词根是指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语素
例如,“闹钟”,“闹”、“钟”都有实在的意义,是词根。
②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只表示附加意义或没有意义只起构词作用语素
例如,“盘子”,“子”没有实在意义只起构词作用,是词缀。
③词根和词缀的特点比较,如表2-1所示
表2-1 词根词缀特点比较

④词缀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可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
表2-2 汉语的词缀和类词缀

(4)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从语素的组合情况看,现代汉语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二、词
1词的含义
词是最小的能自由活动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1)“自由活动”
①能单说
即能单独成句,要判断某个单位能不能单说,一般是用提问的方式试验,看它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例如,要判断“法院要调查”中哪些是词,可作如下提问:“谁要调查?”“法院。”“法院调查不调查?”“要。”“法院要干什么?”“调查。”“法院”、“要”、“调查”能分别单独回答问题,并且不能再分为更小的能单独回答问题的单位,所以它们是词。
②能单用
a.“能单用”是指有些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自由出现在不同组合中,不以某个或某些特定语素的出现为前提。
例如,“的”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与不同的词组合,如“我的书、今天的报纸、晴朗的天空”等。因此,“的”也是词。
b.对于不能单说的词,可用“剩余法”来判断:提取开句中可单说的词,剩下的既不能单说,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例如,“外祖母和母亲都相信”,“外祖母”、“母亲”、“相信”都是可以单说的词,提取开后,剩下的“和”、“都”也是词。
(2)具体分析
①判断某个单位是词是就它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能自由活动而言,并不是说它在所有的组合中都是词,因此在判断组合中的某个单位是词还是语素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例如,“一本书”与“书本、书籍”中的“书”,前者可以自由运用,是词;后者与别的语素构成词,是语素。
②有些语素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单说或单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单用。
例如,“校”一般不能单用,但在“我校、校运动会、校领导”中可以单用,应看作词。
2词与短语的区分
(1)短语与词的关系
①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与短语的构造方式和构造类型具有一致性,所以从形式上看词和短语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吃香——吃糖、揩油——揩水,黑话——黑布”,前一个是词,后一个是短语。
②能不能自由活动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区别,短语和词的区别在于能否分为更小的能自由活动的单位。
(2)词与短语的区分
①看有没有非自由语素
a.短语的构成单位是词,复合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只要其中一个组成成分不是自由语素,一般是词。
例如,“仔细、危险”的加点语素不是自由语素,“豪华、欢喜”两个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可以肯定它们是词。
b.用这种方法要排除由一个短语和一个粘着语素构成的“短语词”。
例如,“漂流黄河热”中“热”不是自由语素,所以“漂流黄河热”不是短语,而在句子中,其功能相当于一个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但“热”和别的短语的组合自由,如“出国热”、“炒房热”等。这样的组合既有词的特征,也有短语的特征,叫做“短语词”。
②看有没有轻声语素
a.普通话中有大量轻声词,末一个语素是轻声语素(虚词除外)的一般是词。
例如,“月饼、西瓜、柴火”等。
b.有些词和短语同形,口语中靠轻重音来区分它们。
例如,“东西”、“兄弟”、“烙饼”等,后一个语素轻读是词,不轻读是短语。
③看意义有没有整体性
词的意义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凝固下来的,往往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是在语言运用中临时组合的,它的意义是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
例如,“铁路”是“有钢轨的供火车行驶的路”,有特定的含义;而“石头路”是石头铺就的路,可以与“水泥路”、“沥青路”类比。所以“铁路”是词,“石头路”是短语。
④看能不能扩展
a.词一般作为一个凝固体使用,具有结构上的不可分性。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例如,“火车又误点了”,可以说“95次火车又误点了”,也可以说“火车怎么又误点了”,却不能说“火……车又误点了”。“火车”中间不能插入其他词语,是词。
b.短语的组合具有临时性,内部结构松散,当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例如,“小菜”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是词;“小球”可以插入“的”,是“短语”。
c.用扩展法来鉴别词和短语,不能改变原组合的语法结构,一般插入虚词或数量短语。
第一,联合结构中插入“和”,反正→反和正(词),南北→南和北(短语);
第二,偏正结构中插入“的”,飞船→飞的船(词),飞鸟→飞的鸟(短语);
第三,动宾结构中插入“着、了、过”或数量短语,提议→提了议(词),提问题→提了问题(短语);
第四,补充结构中插入“得”或“不”,改进→改得进、改不进(词),改好→改得好、改不好(短语)。
(3)特殊情形
①有些组合可以从字面上解释,没有整体意义,一般作为整体使用,应看作词。
例如,“鸡蛋、羊肉”等,一般说“一斤鸡蛋、两斤羊肉”,应该看作词。
②有些组合的意义具有整体性,甚至还可能有半自由语素,但却可以扩展,是“离合词”。
例如,“洗澡、鞠躬”等,可以作有限的扩展,但两个语素中至少有一个不能脱离另一个单独使用,可以看作特殊的词。即没扩展时是词,扩展后语素升级为词,扩展形式是短语。
③有些组合既有整体意义,也有非整体意义,因此扩展情况不同。
例如,“读书”,非整体意义指阅读书籍,可自由扩展,是短语,如“读了几本书”、“读鲁迅的书”;整体意义指上学,只能作有限的扩展,是词,如“读过几年书”。
④词和短语同形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a.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和短语组合方式和结构类型相同,没有外在标志可供辨认;
b.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音节是一个词。后来,词语双音节化,短语凝结为词,有些组合正处在短语向词发展的过渡阶段,因而兼有短语和词的特征。
三、短语
短语是由不同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又叫“词组”。
1短语的结构类型
从结构看,短语有五种基本类型。
(1)主谓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例如:群众讨论,我们正在考试,经验非常丰富,今天阴天。
(2)偏正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可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
例如:新衣服,玻璃柜子,认真学习,非常勇敢。
(3)动宾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支配、涉及后一部分。
例如:拆房子,挖井,打板子,是老同学。
(4)中补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中心语)。
例如:听得高兴,敲两下,高兴得跳起来,好得很。
(5)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各部分是平等并列的关系。一般是同类性质的词语联合。
例如:纸和笔,四川、云南和贵州,讨论研究,吹拉弹唱,美丽而富饶,多快好省。
(6)复指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指同一事物,有互相注释说明的作用。
例如:诗人李白,“大”字,我们俩,老王这个人。
(7)数量短语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可分为:物量短语(如“三个”)和动量短语(如“两次”)。
(8)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附在其他实词或短语后组成,方位短语不光表示空间的方向和位置,也表示时间、数量的界限和范围。
例如:桌子上,假山后面,上大学以前,30岁以下。
(9)连动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一个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或主谓短语)构成,各部分陈述同一主语。
例如:回家去,靠在床上,看书看了很高兴,听了心如刀绞。
(10)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劝他回去、请老师讲话、让他高兴一下、鼓励儿子参军。
(11)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其他词或短语(主要是名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朝北(走),对人民(负责),把皮包(搞坏了),靠工资(吃饭)。
(12)“的”字短语
由助词“的”附在其他词或短语后构成。
例如:我们大家的,穿红运动衫的,三斤重的,绿的。
(13)“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与动词构成。
例如:(各尽)所能,所见。
(14)比况短语
由助词“似的、一般、一样”等附在其他词或短语后组成。
例如:暴风雨般的(掌声),(瘦得)猴子似的。
2短语结构类型的判断
(1)判断一个短语属于哪一种结构类型,主要根据:各部分词的性质、语序,有或可以加什么虚词,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等。
例如,“今天春节”和“今年春节”都是“名+名”,“今年春节”前后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可与“去年春节”类比,当中可加“的”,是偏正短语;“今天春节”前后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可与“今天是春节”类比,是主谓短语。
(2)判断具体语境中的短语结构类型,语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有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们解放军”,如果说话人是解放军,则是复指短语;如果说话人是老百姓,则是偏正短语。
(3)如果短语包含不止两个词,要观察层次,以第一层次的结构为整个短语的结构。
例如,“在党的领导下”,前是介词,后是方位词,其层次是“在|党的领导下”,应是介宾短语。
(4)短语中有介词时,必须正确判断介词所能管辖的范围。
例如,“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对于”管到“蜜蜂”,画线部分是偏正短语;“对于北京的今天,人人都很关心。”“对于”管到“北京的今天”,画线部分是介宾短语。
3短语的功能类型及判断
(1)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可根据不同句法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其他短语”。
①名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主要作主语或宾语的短语。
②动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动词,主要作谓语的短语。
③形容词性短语,是指作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主要作谓语或定语的短语。
(2)短语功能类型的判断
①判断短语的功能类型可以用替换的方法。即用一个词替换所判断的短语,替换之后,基本意思和结构都不变,那么这个短语的性质和这个词的性质相同。
例如,“他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可用名词“孩子”替换“非常勇敢的孩子”,说成“他是个孩子”句子结构不变。所以,“非常勇敢的孩子”的功能相当于“孩子”,是名词性的。
②一般来说,有中心语的短语可以根据中心语的性质判断短语的功能类别。
表2-3 汉语常见短语的功能类型

③有些偏正短语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但由于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有“的”,整个短语的作用与一般名词性短语相同,只能作主语或宾语,是名词性短语。
例如,“大家的反对”、“她的美丽”等。
(3)短语的扩展
短语具有递归性,各部分都可以扩展。
①扩展方式
a.添加附加成分,如:看|书→认真地看|那本书。
b.增添联合成分,如:喜欢茶花→喜欢茶花和菊花。
②扩展的运用
结构层次复杂的短语可以看作是简单短语的扩展形式。在辨别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时,我们可以简缩掉它的定语、状语或一部分联合成分,使之成为一个简单短语。
例如:一针一针地补着那件昨天刮破的劳保服→补着劳保服,是动宾结构,动词性短语。
四、句子
1句子意义和结构的两重性
(1)句子与词或短语的区别
句子是两头都有较大停顿、具有特定语调、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句子的末尾一定有结束句子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①词和短语是语言的静态单位、备用单位,是构成句子的材料,没有语调;而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使用单位,有一个特定的语调。
②句子的使用总有一定的交际目的,或者是传递信息,或者是表示疑问或请求,或者是表示感情等等。
③一个句子总跟一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同样的词语构成的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一定相同。例如,“你真坏!”说话的对象不同,表示的感情是很不相同的。
(2)句子意义上的两重性
①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脱离一定的环境观察一个抽象的句子,它的意义等于构成它的词或短语的意义。
②句子总是与一定的语言环境有关,说话人用句子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句子的意义不完全与抽象的词或短语的意义相同。
例如:“汽车!”在不同环境中用不同语调说出有不同的意义:等车时看见车来了,是招呼车停下;看见同行的朋友有被轧死的危险时叫出是警告;对于很少有机会看见汽车的人来说,则表示惊喜的感情。
(2)句子结构的两重性
①句子结构两重性的含义
a.绝大多数句子由短语构成,有固定结构模式,词与词的搭配有一定语法和语义限制。
b.句子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说的,有一定的自足性,只要对方听得懂,能达到交际目的就行,并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完整。
②句子结构两重性的应用
a.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往往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呈现出不合语法、逻辑的情况,听话人或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有一个“还原”的过程,用已知信息或自己的背景知识补足语义。
b.超出语法规则的例外现象可以用句子的两重性来解释。
例如,“屋里就老王一个人。”从抽象的结构模式看不合搭配规则,但从句子的使用看,是说话人省掉了动词,因此副词并不是直接修饰名词,而是与隐含的动词发生关系。
2句子的分类
(1)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分类
句子根据语气和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①陈述句的基本用途是说明事物或现象。例如:明天要下雨。
②疑问句的基本用途是询问事情。例如:他是谁?
③祈使句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请求、命令。例如:你去吧。
④感叹句的基本用途是表示比较强烈的感情。例如:这儿真好!
(2)语调
①语调是不同的语气在口语中用声音的升降、轻重、长短、快慢等表示出来。
②一般来说,陈述句用平调或缓降调,疑问句用升调,祈使句用降调,感叹句则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或升或降。
(3)句型
句型是指句子根据不同的结构归纳出的基本结构模式。在归纳句型时,要撇开语调、语气词及独立成分等。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①非主谓句由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可以分为四小类
a.名词性非主谓句,例如:漆黑的夜。
b.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例如:真好。
c.动词性非主谓句,例如:上课!
d.叹词句,例如:哇!
②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可分为四类。
a.名词性谓语句,例如:鲁迅浙江人。
b.形容词性谓语句,例如:灯光亮得刺眼。
c.动词性谓语句,可分为七小类。
第一,一般动词性谓语句
有带宾语的,有带补语的,有什么都不带的。
例如:“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事发生在1978年。”“我的书掉了。”
第二,双宾句
双宾句的间接宾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直接宾语可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为谓词性词语。
例如:“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你告诉他明天不用去了。”
第三,把字句
把字句是有介词短语“把……”作状语的句子。
例如:“他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了。”“我把小鸟小心地放进窝里。”
第四,被字句
被字句是指有介词短语“被……”作状语的句子。
例如:“我的心思被他猜着了。”“院里的大树昨晚被风刮倒了。”
第五,连动句
即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例如:“同志们围着火堆谈话。”“你赶快去打电话通知他。”
第六,兼语句
即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例如:“我们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大家都劝他听医生的话。”
第七,存现句
主语是处所词语,谓语动词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
例如:“机场上停着一辆军用飞机。”“洞里突然钻出一个人来。”“班上又走了一个学生。”
d.主谓谓语句,例如:我身体不太好。
(4)汉语句型分层
表2-4 汉语句型分层

五、句群(句组或语段)
1句群的含义
句群是最大的一级语法单位,由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构成。
(1)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几个句子只要表现出一个单一、明晰的意思,就是一个句群。
(2)有些句子(如歧义句、省略句)的意义、结构在一个独立的句子内是不能确定的,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借助上下文的制约才能正确地判断出。
(3)句群可以看作是句子到段落、语法到章法的过渡。
2句群和段的区别
句群和文章的段(书面上的自然段)不同。
(1)句群是语言的结构单位,属语法学的范畴,段是文章中根据内容划分出来的部分,是文章的结构单位,属文章学的范畴。
(2)在书面上,每一段有换行的标志(即起始一行空两格)。
(3)句群和段的大小不完全一致,很多情况下,一个段包含好几个句群,也有句群和段重合的情况,即一个段只包含一个句群。
3句群的组合方式
句群组合依赖于一定语法手段。在句群中,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方式可分为三种。
(1)关联组合
以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为组合手段。很多能用于复句的关联词语也能用于句群。
例如:我到过一个小岛,它面积很小。然而,岛上的生活却是多么火热啊!
(2)直接组合
以语序为主要手段,根据时间、事理的逻辑顺序直接把句子组合在一起,没有形式标志。
例如:“就在这次会上,吴吉昌第一次听到总理患病的消息,他心里很不安,一连几夜都没有很好入睡。会议一结束,他立刻赶回家去,带着别人送他的两斤金针菜,还有家乡产的糯米,匆匆忙忙上北京去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
(3)其他方式
有的句群也使用问答、排比、对偶、承上下文省略、时间处所词语照应等方式使句子紧密衔接、文意贯通。
例如:“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用问答的方式使句子前后衔接。
4句群和复句的区别
(1)句群和复句是两级不同的语法单位,具有不同的特征
①一个复句只是一个句子,只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只在句末有较长停顿,书面上只能在最后一个分句的后边使用句终点号;一个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构成,没有统一的语调,每个句子后都有较大停顿,书面上句群内的每个句子后边都有句终点号。
②一个复句必须而且只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常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等连接分句;一个句群能表达几个完整的意思,句子间往往只用关联词语的后一个。
(2)句群和复句也有联系
①复句是句群的构成成分。
②复句和句群能互相转换。
例如:
“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外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可以转换为:
“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外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