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公共事务

3.1 复习笔记

一、公共事务的含义与功能

1.公共事务的含义

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2.公共事务的性质

(1)公益性

公益性是指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大众。虽然社会公众的具体范围可大可小,但既然为公共事务,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因此,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

(2)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指提供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体现的物品和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有时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体现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3)规模性

公共事务的规模性有两层意思: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这虽然有技术上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强调“共同”的特质;公共事务的范围十分庞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大部分属于经常性支出,同时,公共事务的某些内容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效益。

(4)阶级性

由于人类社会相当长的时期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必然包含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要求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从阶级性的角度,可以把公共事务分成两类,一类反映出长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类反映出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当然,这种区分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的变动性往往取决于统治阶级对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和判断。

3.公共事务的功能

(1)公共服务功能

更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主要应做到: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形成公共部门服务承诺制度。

(2)社会管理功能

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问题尤其突出。社会管理的根本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而要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键在于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在履行社会管理功能的过程中,应该实现社会管理观念的更新,完善社会发展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分配体制。

(3)市场规制功能

公共事务中的市场规制功能必须体现公共利益。市场规制是应公共利益的要求,控制市场力量造成危害的一种途径。政府规制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因此,规制的目的当且仅当是实现公共利益。规制必须体现合目的性。规制必须是实现一项公共政策目标所必需的,也就是说,规制必须具备充分必要的理由。规制是为了削减市场失灵的危害,而并非代替市场机制。此外,规制必须具有透明性,还必须遵循法制的原则。

(4)宏观调控功能

宏观调控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运用因时制宜的公共政策能有效地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弥补市场不足,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公共经济事务

1.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的意义

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市场的监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

2.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1)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

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

(2)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主管工商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科技经营团体的登记注册,依法确认其企业法人资格或合法经营地位,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

统一管理城乡集市贸易,依法查处集市贸易中的违章违法行为;

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调解与仲裁经济合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租赁经营合同和技术合同的纠纷;

办理城乡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

负责商标的统一注册和管理;

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等。

3.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政府部门需要财政资源以完成使命并实现组织目标。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公共管理难以为继。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事实上便是政府制定有效公共政策的过程,因为财务预算事实上是以货币数字表达的政府政策和施政计划。

从组织管理绩效的角度来看,公共预算和财务管理则是控制成本、绩效衡量的主要依据。

从社会角度看,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是促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合理,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其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4.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政府财政管理的主要功能

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进行资源配置;

通过税收和发行国债筹措政府财政来源;

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促使政府机关对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效率和效能的运用责任;

通过财政管理使政府支出具有合法性、确定性,使政府财政的运行规范、合理,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与政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吻合。

(2)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是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它也是许多物资与服务的消费者,政府每年需要向民间采购大批的物资与服务,其中包括消费性与耐久性的商品,因此采购是政府内部一项重要的事务,采购影响到各部门功能的发挥。采购因涉及利益的输送,也经常造成流弊与公务人员的贪污行为,所以对于政府采购事务应进行有效的管理。

政府采购一般应遵循的准则:透明;一贯性;公众的信任;公平对待厂商;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促进竞争。

(3)国有资产的含义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财产,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广义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对狭义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国有资产管理事务的内容包括: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促进国有资产按照市场规律运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公共事业

1.文化事业

文化是人类社会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文化一般可以分为公益性文化和营利性文化。文化管理是公共事务中对广播、电影电视、文学艺术、出版、群众文化、文物等各项文化事业的管理。

我国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文化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的规划、计划;

(3)领导和管理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工作,管理电视、广播、新闻事业;

(4)领导管理出版社、书店的书刊出版和发行工作;

(5)领导国家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组织领导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6)领导艺术表演团体的工作;

(7)组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8)培养和管理文化工作干部,组织实施文化建设。

2.教育事业

教育是个体适应社会、获得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又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要活动。教育是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因此,公共部门介入教育事业,实施教育管理是必然的。

教育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发布规章、决定和命令;

(3)制定和执行教育事业的规划、计划;

(4)指导和检查学校教学业务,组织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5)组织和领导高等学校学生、研究生的招考与调配工作,推动和指导高等学校的科研、对外交流工作;

(6)根据国家计划培养研究生,负责来华留学生、出国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外事工作;

(7)根据财政计划,分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检查监督其使用情况。

3.科技事业

科学技术是指人类掌握、认识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及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而且还将它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管理是当代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

科技事业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1)进行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结构;

(2)通过制定科技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3)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4)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各类科技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5)完善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体系,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

(6)建立专利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保护。

4.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一般是指公共卫生,可翻译为公众卫生、公众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卫生事业是从社会意义上来理解卫生问题的,它涉及的是与社会公众健康有关的问题。

卫生事业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1)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分析,利用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发挥信息的预警功能;

(2)及时对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3)建立和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项目;

(4)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措施。

四、公共资源管理事务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组织生存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公共管理得以良好运行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

(2)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制定并落实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4)促进就业工作;

(5)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6)制定并落实吸引国(境)外专家、留学人员来华(回国)工作或定居政策。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

信息已经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控制世界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社会公共事务中,信息资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资源是公共决策的基础、公共政策实施的保障及部门、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沟通与协调的桥梁。因此,信息资源管理也必然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领地。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信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制定、发布有关信息管理工作的规章、决定和命令;

(3)制定和执行信息产业的规划、计划;

(4)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5)不断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完善信息资源的投入结构;

(6)促进信息体制创新,迎接信息时代提出的挑战。

3.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除农民集体所有的之外,其余则归国家所有,而地下埋藏的所有矿物资源则都归国家所有,属于物质性的公共资源。所以,管理好物质性的公共资源是公共部门的重要职责。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两大目标的协调。

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物质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发布有关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规章、决定和命令;

(3)制定和执行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划、计划;

(4)确定物质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相互的责权利关系;

(5)公共物质资源投入的管理;

(6)公共物质资源运营的管理;

(7)公共物质资源收益分配的管理;

(8)公共物质资源处置的管理。

五、社会安全事务

1.社会治安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安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有利于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维护社会安全;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公共秩序,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社会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进行公共安全管理;

(3)对公民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为公共提供必要的公共安全方面的服务。

2.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阀。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年老退休、患病、工伤、失业、生育以及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等问题,与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生存和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和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保护劳动力资源,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巩固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2)筹措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

(3)对社会保障对象进行必要的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