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面神经炎
患者女性,14岁,未婚,学生,住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广东省阳山县人。2007年12月8日初诊:
【主诉】
左侧面部麻木伴口角流涎2天。
【现病史】
患者2天前因天气突然变冷,上学途中被晨风所伤,遂感左侧面部麻木,左口角流涎,左目开合不全,饮食正常,二便调,眠安。
【体格检查】
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痛温觉缺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涎唾沿左侧淌下;左眼裂扩大,闭合受限;形体胖;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脉缓。
【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治疗】
益气祛风,活血通络。处方:黄芪30g,党参30g,山药30g,葛根30g,苍术10g,防风10g,白僵蚕10g,制天南星10g,白芥子10g,全蝎10g,地龙30g,川芎20g,当归10g,丹参30g。3剂,每日1剂,水煎取液100ml,温服,日煎服3次。
2007年12月21日二诊:
患者近日随家人回乡,未能连续服药,上述症状体征基本无改善。
治疗加强搜剔经络风痰,仍从上方加减,处方:黄芪60g,葛根30g,地龙30g,制天南星10g,白附子6g,白芥子10g,白僵蚕10g,全蝎10g,丹参30g,三七10g,防风10g,白芷10g。5剂,煎服法同上。嘱其不拘时揉按面部肌肉。
2008年1月1日三诊:
患者连续服上药10剂,口㖞已正,饮水闭口不外溢,眼裂缩小,仍有些微闭合不全,患侧面肌已有痛温感觉,舌苔变薄白,脉缓。
目前治疗宜稍作调整,以益气祛风,养血通络为主,上方去有毒之天南星、白附子,以防肝肾损害,加养血之品,调方如下:黄芪60g,葛根30g,地龙30g,熟地15g,白芍10g,当归10g,三七10g,白芥子10g,白僵蚕10g,全蝎10g,防风10g,白芷10g。用法不变,患者续服7剂,诸症悉平,随访未复发。
【按】
西医认为,面神经炎是面神经麻痹,导致表情肌瘫痪,出现以额纹消失、不能蹙眉、口眼㖞斜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因风寒刺激面部血管,或病毒感染,或中耳炎等急性炎症,使血管痉挛,面部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或面神经周围水肿引起。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风——中经络”范畴。风邪乃致病主因,且常合寒、热、湿邪侵袭颜面。颜面乃手足太阳、阳明经脉分野,手足少阳经脉亦循行其所。该患者于天冷晨行,当系风寒所伤。风性善动,寒性凝敛收引,风寒之邪突袭颜面,易致卫气猝不及防,使营卫失调,气血失和;加上患者系独生子,父母常娇生惯养,厚加姑息,平素体肥懒动,气血原本虚弱,适遇风寒遽侵,与体内痰浊相激,痹阻颜面经脉,使面肌失养,滞缓不收;在风邪窜动下,牵掣经筋,遂致㖞僻垂涎。病机关键在于正虚邪乘。至于肝阳化风、阴虚动风、痰热生风等因素致病者,此仅标因有异,病本仍在正虚。
余体会,益气祛风、活血通络是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痰湿偏盛者酌与搜剔经络风痰之品,该患者即循此思路进行治疗。方中黄芪、党参、山药补五脏之气,使气盛以祛风活血通络,且可健脾化痰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药物有较好的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对面神经炎不论是否为病毒感染引起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1-3]葛根、防风、苍术祛风解表,善散肌表之邪,近年的研究表明,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对多种脏器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动物血黏度,改善脑缺血损伤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 [4]防风、苍术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解热、镇痛等作用。 [5-6]白僵蚕、制天南星、白芥子、全蝎、地龙祛风止痉,燥湿化痰,尤擅入络搜剔伏痰而通利经脉。其中,白僵蚕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凝、抗惊厥作用,前者功类水蛭素。 [7]全蝎、地龙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含量,促进纤溶系统活性(优降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从而产生抗凝、抑制血栓形成、促纤溶、提高免疫功能等综合作用。 [8-9]天南星有抗惊厥、部分消除肌肉震颤症状、抗凝、镇痛、镇静、消炎、抗氧化损伤等作用。 [10]川芎、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行气祛瘀。由于整个疗程中始终根据病因病机与证候变化调配药物,是以康复迅速。
【参考文献】
[1]艾连中,吴艳,郭本恒,王荫榆.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8(1):39~41.
[2]陈克克.中药党参的研究概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33~39.
[3]郑晗,龚千锋,张的凤.山药[J].食品与药,2007,9(11):74~76.
[4]刘永录,赵引娣,杨会池.葛根保健作用的化学及药理学基础研究近况[J].河北中医,2008,30 (4):435~437.
[5]王林丽,宋志勇.防风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10):63~65.
[6]陈炎明,陈静,侴桂新.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 (4):95~98.
[7]王金华.白僵蚕及白僵蛹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492~494
[8]雷田香,彭延古,徐爱良.中药全蝎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 (4):60~61.
[9]刘秀艳.地龙的药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06~107.
[10]于强,于洋.天南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7(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