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读
不久以前,西方曾有一种对比评论。说的是关于两个亚洲发展大国的事,大意是认为一国的政治发展较好,而经济发展较差;另一国则恰恰相反,即政治发展平平,而经济发展很快。对于如此这般的说法,乍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可是,我们稍加推敲,就发觉未必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了。
首先要看衡量发展状况和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在经济方面可能比较客观和具体,包括各种可以量化的表述。但对政治发展,往往包含有不同程度和比较明显的成见、偏见之类的主观因素,如自我中心、以我划线,置别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于不顾,甚至还会有双重或多重标准,因人而异,各有一套。
其次要看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还是存在着相互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如果是前者,上述局面的出现才能说得“通”;倘若是后者,就怎样辩解也说不过去,无法自圆其说。
应当肯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这无论是对资本主义还是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都同样可以作为合乎实际的理论解释。
说到这里,倒使我想起范仲淹在他的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这句话:“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那是封建社会,也同样存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按照这句话的顺序,是“政通人和”在前,“百废具兴”在后,但其实并非简单的前因后果,而是“后者决定前者,前者又影响后者”的并存共进、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历史景象。
可不是吗?要是“百废”不“兴”,何来“政通人和”?假如“政”不“通”、“人”不“和”,“百废”也难以“兴”起来。因此,在“古文今读”之余,我们回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执政能力等,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越来越多地享有更加丰硕的政治文明成果的历程,也深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事实俱在,前述对比评论(政治与经济无关论)可以休矣,岂能苟同!
(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