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路相连
生活中有个“桥归桥,路归路”的说法,原是用以比喻不要把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的意思。其实不然,因为事实上桥总是同路相连的。既没有不通路的桥,也没有避开桥的路。两者结合会使交通更方便、更迅捷、更发达,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不是吗?从桥梁发展史来考察,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可以得到有充分说服力的明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建的新桥就越来越多、越大、越好。这是社会经济大发展的需要。例子不胜枚举,如跨越长江的大桥,便较早、较快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国内建设如此,在援外任务中也常有建桥项目。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将援建大桥连接圭亚那和苏里南。”那是南美的两个国家,目前靠渡轮来往,过去分别为英、荷殖民地,都拥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资源。大桥建成后所带来的巨大交通效益自不待言。同样可想而知,凡属援建的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无关宏旨的一般项目。
“修桥补路”本是中国民间久已公认的传统美德、善举,并且认定好事应该和必须做好,否则当事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说来也似乎有点奇怪,过去长期以来好像极少听到后面这种情况。现在的工程事故却时有耳闻,有的还很严重。这虽然有今非昔比的规模和技术原因,但事实证明,其中也存在不负责任、偷工减料之类“缺德”的、“人心不古”的现象。谴责、唾骂无济于事,只有依法惩处,以免后患了。
以上说的是物质建设中的桥和路,联系社会生活来考虑,在学术、文化、经济、政治等各种公私交往中,也有“桥和路”性质的需求,不仅所有中介、媒体都在发挥沟通、传播“桥和路”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既不可缺少又事关重大的。最明显的例子莫如不同语言文字的翻译,能否做到如实、等值,效果大不一样。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便难以进行真诚的通力合作,更不用说偏见、误解将产生的负面影响了。要想参考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无不有待搭好“桥”和开好“路”。我们正面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任务,在积极努力筑梦的同时,既要筑好物质上的桥和路,又要筑好精神上的“桥和路”,这样方能畅通无阻地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
(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