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止中毒和污染环境
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重在预防。专业的、良好的预防完全可以做到避免对实验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如今,进入化学实验室,一般要求穿上工作服,戴上防护眼镜,必要时戴上橡皮手套等。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严禁试剂入口,用移液管吸取有毒样品时应用橡皮球操作,不得用嘴;如需以气味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瓶远离鼻子,以手轻轻扇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以鼻子接近瓶口鉴别。
3.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硝基苯等有机溶剂应贮存在密闭容器中,放于低温处,因为长期吸入其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产生或操作有毒、有害气体或难闻刺激气味的化学品(如H2 S、Br2、NO2、吡啶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头部应该在通风橱外面,以免引起危害健康的事故。凡有必要使用防毒面具的工作地点应悬挂一个防毒面具,以备检验人员急需时戴用。
5.有些药品或试剂(如苯、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6.遇酸可产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氰化钾、硫化钠、亚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等)不能与酸混放。
7.所有试剂药品瓶,都要有标签。氰化物、高汞盐[如HgCl2、Hg(NO3)2]、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盐、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必须制定保管、使用制度,并严格遵守。此类药品应有专柜保管,双人双锁,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需要双人领用。不慎撒落于地面不便回收的有毒药品,要经无害化或稳定化处理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或下水管道。例如,不慎将金属汞撒落于地面后,应尽快用20%三氯化铁(FeCl3)溶液喷洒或用硫黄粉覆盖一段时间后再行处理。
8.实验室的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应根据污物的性质分别收集,交专业公司处理。少量废液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后排放。废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缸或塑料桶中,然后以过量的碳酸钠水溶液或废碱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稀释排放。废碱液用稀废酸中和后,用大量水稀释排放。
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废液(如乙腈、氯仿、苯等),不应直接倒入下水道,应集中起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废液以及所用的器具进行处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毒有害废液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含汞废液的处理: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 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共沉淀剂FeSO4,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过滤,排放清液,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2)含镉废液的处理: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熟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沉淀完全。加入FeSO4(共沉淀剂),分离沉淀,滤过,滤液中和至近中性,达标后排放,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3)含铅废液的处理:在废液中加入熟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O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废液达标后排放,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4)含砷废液的处理: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倍(mol/mol),然后用熟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成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也可以加入硫化钠调pH值至10,生成低毒难溶的硫化物。上述液体放置过夜,分离沉淀后,排放废液,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5)含酚废液的处理: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乙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直接排放。
(6)含氰化物废液的处理:含氰化钾(钠)的废液,应先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10以上,加入FeSO4,将滤液加水稀释至近中性;或者加入硫代硫酸钠反应完全后,稀释到规定浓度以下排放。
(7)铬酸洗液失效后,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MnO2后即可重新使用。废洗液用废铁屑还原残留的Cr4+到Cr3+,再用废碱中和成低毒的Cr(OH)3沉淀,排放废液,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8)综合废液处理:用酸、碱调节废液的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分钟,然后用碱调节p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分钟,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作为废渣,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
(9)生物类废物: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专门处理。
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小时,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废弃。
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分钟,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小时,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分钟,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10)放射性废弃物(一般由环保部门最终处置):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弃物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门的污物桶内,桶的外部应有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使其衰变和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短的(如:碘[131 I]、磷[32 P]等)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放置于专门的贮存室,放置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较长的(如:铁[59 Fe]、钴[60Co]等)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
9.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洗净双手。
10.发生中毒情况时,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或蒸气,那么应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中;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那么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呕吐以排出胃中的毒物。必须立即将中毒者送至医院,救护得越早,恢复健康也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