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及特色。1994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规定白疕(银屑病)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为“风热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瘀滞肌肤证”[2]。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写的《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部分,也建议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诊断遵循前述的行业标准,亦表述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1]。寻常型银屑病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中,对1979—2010年间发表的个人经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文章中涉及的证候类型进行系统总结,结论表明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证候是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9]。因此,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强调从血论治。
本章节所论述的辨证论治,主要参考以下诊疗指南,包括《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1]和《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2]。
新皮疹逐渐增多,以丘疹、斑丘疹为主,范围不断扩大,皮损基底部颜色鲜红,刮除鳞屑后见薄膜、点状出血,伴瘙痒,可出现同形反应;心烦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1,2,10,11]。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10,11]。
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10,11],凉血地黄汤加减[12]。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犀角(水牛角代),赤芍,牡丹皮。
生地黄、水牛角、赤芍和牡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当归和胡麻仁养血润燥;荆芥、防风、牛蒡子和蝉蜕祛风止痒;苍术和苦参清热燥湿;石膏和知母清气分热。
复方青黛丸[1,13]:清热解毒,化瘀消斑。清开灵注射液[1,13]:清热解毒。
病程日久,部分皮损消退,以斑片状皮损为主,皮损颜色淡红,鳞屑多,皮肤干燥皲裂,伴瘙痒、疼痛;伴口干舌燥,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1,2,10,11] 。
滋阴养血,润燥祛风[10,11]。
当归饮子加减[10,12],养血润肤饮[12]。
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天冬,麦冬,天花粉。
当归、何首乌和黄芪养血润燥;生地黄、白芍和川芎清热凉血、活血;荆芥、防风和白蒺藜祛风止痒;天冬、麦冬和天花粉滋阴润燥;生甘草清热,并调和诸药。
消银颗粒[1]: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注射液:养血活血。参麦注射液:滋阴生津[13]。
病程较长,病情稳定,皮损经久不退,以斑块状皮损为主,肥厚浸润,基底部颜色黯红,鳞屑厚,自觉瘙痒;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1,2,10,11]。
活血化瘀,养血润燥[10,11,13]。
桃红四物汤加减[10,11,13]。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熟地黄滋阴养血;白芍滋养肝阴;当归养血柔肝;川芎益气活血;桃仁和红花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之力。
雷公藤多苷片[13]:祛风解毒。丹参注射液[1,13]:活血化瘀。
银屑病中药外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外搽、药浴、熏蒸、灌肠等,其中中药药膏外搽和中药药浴是最常用的方法[1]。
进行期,皮损部位可外涂温和的安抚保护剂[10,11,13],如黄柏膏、青黛膏、青黛麻油[11,13]、湿毒膏、普连软膏、冰黄肤乐软膏[1];静止或消退期,可选用10%硫磺软膏外搽[11,13]。
药浴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加减。如徐长卿、千里光、地肤子、黄柏、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土槿皮、槐花,煎水洗浴[11]。
针灸及穴位相关疗法,包括针刺(体针和耳针)、穴位注射已被推荐为银屑病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进行期的银屑病患者,针刺治疗可能引起同形反应,因此针刺的选用需要谨慎。其他中医疗法有埋线和刺络拔罐(见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