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与发展(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贫困标准以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国家民委,2015),这70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14个片区中除吕梁山区、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之外的11个均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据统计,11个片区中属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县373个,占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总数的54.85%,在分布上,这373个贫困县,西部地区有348个,占93.3%,中部地区(湖北、湖南)23个,东部地区(河北)2个(表2-1)。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面积大,行政区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占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积的75.3%,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0.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2015)。可以看出,连片集中特困民族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所在。

表2-1 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域

续表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郑长德,单德朋.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报告[A].郑长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4)[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8-10.其中,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均为民族地区,故未在表中罗列。

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生态位和发展位,经济发展水平低,是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严重,发展面临多重不平衡性,生态功能重要且自身生态极其脆弱。因此在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经济增长—贫困减缓—不平等缩小—环境质量稳定与提升的发展关系。本章对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四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要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文章最后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角对几个相关的减贫政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