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研究框架
1.4.1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分析方法。所谓实证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分析问题以及建立理论模型时,只研究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做价值判断),在对经济行为人做出相关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会做出何种经济行为,同时预测这种经济行为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也就是说,实证分析是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它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基本上是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通常实证分析对经济行为人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一是稀缺性假设,二是理性经济人假设。所谓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刚好相反,它的重点是价值判断,并将其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涉及经济行为及经济政策对人们福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的评价问题,涉及是非善恶或合理与否的问题。规范分析试图运用一定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来判断和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同时根据某种原则来规范经济行为人的行为,以促成或避免某种经济后果的发生或出现。事实上,人们的价值观、立场、背景、观点、伦理和道德观等不同,对同一种经济事物、经济政策或同一经济问题会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见,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就必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价值判断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互惠。所谓互惠,就是指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对于交易双方或各方而言,都是符合各自的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需求的。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利弊:实证分析不做价值判断,仅着力于对经济现象、行为和活动的客观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目的在于发现经济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并加以利用来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但如果对完全规范的判断准则置之不理,实证研究也就不具备存在的意义;缺乏实际数据或事实的支持的单纯的规范研究,则显得没有说服力,而且可能沦为主观臆断,从而失去指导实践的意义。故而,在具体研究中,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互相融合、交叉使用是最为理想的研究范式。
世间万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对事物的了解都要同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是从质的方面对事物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而定量分析,则是从量的方面对事物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事物“质”的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前提,也是对事物“量”的认识的基础,因而通常的研究方式是定性分析优先,再加上以此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鉴于此,在本书的研究中,采取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模式。本书的目的是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决策过程中是如何受家庭所掌握的社会资本的影响的。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经济学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决策者是“理性经济人”,以及高等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通过对社会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影响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建立行为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低收入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高校扩招降低了大学生平均素质,以及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高等教育本身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已不再公平等社会现象产生的机理。
本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理论如下: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是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也是家庭做出高等教育决策的主要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是本研究的基本前提;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劳动力市场分割作用于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最重要媒介。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决策的背景,社会资本是联系家庭高等教育决策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纽带。
1.4.2 研究思路和待解决问题
本书的研究思路将遵循理论基础介绍→理论模型分析→实证检验的技术路线。首先,是研究的基石,即本书所需的高等教育决策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介绍;其次,全面分析影响家庭高等教育的各种投资因素;再次,建立家庭高等教育决策模型,并据此提出推论;复次,通过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以及对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实证分析,验证推论;最后,展示研究结果,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及对家庭教育投资决策主体的建议。
本书的研究力争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1)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面临什么样的决策环境?
(2)劳动力市场中,主要、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通过什么渠道,给家庭高等教育决策带来怎样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4)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带来究竟是“过度教育”还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5)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扩招是否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
(6)研究成果对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能够起到怎样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4.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文献研究是本书研究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本书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综合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世上没有无本之木,现代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每一步前进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阅读相关文献,摸清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是本书研究的发端。在本书的研究中,首先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教育投资决策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相关已有文献进行广泛收集和阅读整理,以此为基础,对理论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前人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有待完善之处。
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样本来了解整体,是很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也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问卷法是这些社会科学研究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也是印证相关理论,并以此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在本书中,相关的研究将利用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的资料,对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前提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如何根据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本的多寡,对家庭成员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一事做出决策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把握真实世界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现象的目的。
希望通过本书的研究,能够解答如下问题:在高等教育投资存在风险和家庭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诸多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造成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做出不接受高等教育决策的原因是什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越来越倾向于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原因何在?主要、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通过哪些渠道对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高低对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家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能否起到预期效果?
本书所做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技术路线
1.4.4 主要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部分共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背景以及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题——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宏观劳动经济现象如何影响了微观层面家庭高等教育决策,明确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目的,阐明研究思路、搭建理论框架、选择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脉络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中的投资理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理论等。分析影响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第三章,理论分析。在该章节中,分析了影响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因素、影响教育回报率的因素,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做出了详尽的探讨。
第四章,模型构建。在该章节中,借鉴万广华在《资产视角下的贫困脆弱性分解:基于中国农户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一文中解释家庭面对的风险和冲击,以及家庭陷入持续贫困或贫困陷阱背后的机制的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如何根据家庭掌握社会资本的多寡,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机制。
第五章,实证检验。以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明瑟方程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测度模型,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上游、中游、下游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验证第三章家庭高等教育决策模型的推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反向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越小。
第六章,实证研究。利用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各影响因素,验证第三章家庭高等教育决策模型的推论:社会资本对家庭决定子女是否接受主要劳动力市场“基本学历”教育(大专、本科)的影响最大,而对家庭决定子女是否接受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硕士、博士)的影响不显著。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这一部分将对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进行总结说明,并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主体——政府和微观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制定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