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地方高校与乡村非遗文化社区构建培训平台

(一)地方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理念认知培训

地方高校聚集了人文学科专业人才,设计理念、设计创新,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开展工作。高校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民俗历史文化、知识产权与保护、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包装设计、传统图案设计、区域民族图案设计与重构、区域非遗传统工艺发展历史演变及作品分析、区域非遗传统工艺开发与设计、中外非遗作品欣赏与分析等。高校要对学生安排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训练,其目标是提升认知、转变思维、提高设计能力及审美修养,进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民间文化产品,调整非遗产品形态,使其符合都市人的审美,构建非遗传承发展“新土壤”,让非遗文化世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班学员作品,见图1)

图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班学员作品

(二)地方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实践认知创新培训

实践认知主要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民间非遗文化元素重构设计实践,其主要目的是保存传统图案的原型和制作方法,重点在于重构设计,使传统图案在新的载体上得以展现和运用,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实用价值,不能简单地堆砌和拼凑,而要根据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结合。其构成形式可以打破原有的构成方式,在载体上寻找新的替代品,以追求美感与实用相结合为目的,也可抽取需要的元素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样式和不拘一格的构成方法。实践训练主要从以下步骤入手。其一是熟悉本区域非遗文化元素,收集图片材料,解读其文化内涵及其分解制作过程。其二是定位构思制作产品,吸收什么样的元素,怎样整合构成新的形态,例如将贵州黔西北苗族蜡染服饰上的团花图案应用于旗袍装饰、桌布抱枕装饰、丝巾装饰等,蓝白相间的色彩可以用其他色彩替换,使其更具时代气息。其三是尝试制作样品,根据学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并讨论和制作,充分发挥学员的手艺特长。制作过程要在导师的带领下按步骤和要求完成,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由导师决定。进行这样的实践训练,其目标在于提升学员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员学会运用多种制作手段和方法。(非遗文化手工技艺展示,见图2)

图2 非遗文化手工技艺展示

(三)地方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产品创意研发认知培训

地方高校与乡村非遗文化社区合作,进行产品创意研发,首先要借助高校学科团队和实验科研平台的力量。非遗传承与开发包括美术设计、服装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民俗学等方面。非遗传承创意研发主要围绕以下步骤实施:其一是通过非遗文化课题立项,深入田野调研,组团攻克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其二是通过学术交流学习,定期组团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收集相关图书资料;其三是产品创意研发,要结合市场需求与非遗文化载体进行综合打造。通过集体探讨和实验研发创作出代表性作品,从产品设计到外形包装形成一整套标志性作品。在实践设计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理论基础,出版区域性非遗传承相关内容的教材,并用于指导实践。(非遗文化产品,见图3)

图3 非遗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