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迪斯尼(Disney)欢乐世界欢乐体验
www.disney.com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迪斯尼公司从初期单一的动画制作,发展成为拥有旅游、娱乐、出版、媒体、消费品和电子商务等多行业、多领域业务的巨型企业,2001年总收益达25269亿美元。100年前诞生的孤独的小老鼠 Mickey Mouse,已经成为了今天的老鼠明星,并拥有了众多的伙伴。迪斯尼为世人创造了无限的欢乐,更为世界创造了企业成功的奇迹。
提到迪斯尼,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浪漫的卡通世界。在现实中,迪斯尼也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商业童话。在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产业链中,包括有四大产业:电影(如《狮子王》、《人猿泰山》、《花木兰》等),电视(美国三大无线电视网之一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ABC以及有线电视网ESPN等),四大主题乐园,网络商务。截到2001年9月,迪斯尼公司的营业收入高达252.69亿美元,在全美企业500强中排名第67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在线——时代化纳公司的全球第二媒体巨头。
一、迪斯尼的品牌策略
迪斯尼公司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快乐始于那只可爱的小老鼠,始于迪斯尼公司的经营理念。
(一)“迪斯尼”的由来
100年前,在美国堪萨斯城一间破烂不堪的屋子里,一个青年人正在画板上描绘着他漫画家的梦,一只老鼠瑟瑟缩缩地爬到桌子上偷食面包屑,他没有赶它走或置它于死地,以后这只老鼠便频频光临,以致于大胆地与他逗乐。在寂寞和苦闷中,这一大一小的生灵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这个奇遇,日后带给这满脑子梦幻的青年人源源不尽的才思,使他在瞑瞑苦思中绽放出灿烂火花,创造出令孩子们乐不可支,让大人们顿足捧腹,给全世界都带来欢乐的米老鼠——Mickey。
不久,这个青年人离开堪萨斯城来到洛杉矶,以自己的名字——沃尔特·迪斯尼创办了沃尔特·迪斯尼公司。随着米老鼠在世界扬名,受世人宠爱,它便成为公司特有的象征和吉祥物,“迪斯尼”也因此成了世界著名的品牌。
(二)欢乐的定位
迪斯尼公司的经营理念:制造并出售欢乐。“制造欢乐”是迪斯尼品牌的核心。公司在经营中,始终贯穿着“制造欢乐”,其品牌个性与价值随着事业的扩大又不断得到了强化。
二、迪斯尼的产品策略
迪斯尼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产品策略。
(一)新产品策略
迪斯尼产品开发的策略是:在不断开发新型产品的同时对已有产品进行深化、扩展、赋于新的精神。
1.创新产品
满足顾客需要,是新产品开发的原动力。1945年1月,沃尔特辞去制片厂总经理一职,为乐园呕心沥血。经过长时期的精心策划,一个乐园的精制模型制作出来了。为了使乐园变为现实,他带着模型到纽约寻求合作,在投资人的支持下,位于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终于在1955年7月开园,并获得了极大成功,使主题公园的开发成为迪斯尼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柱。
2.改良产品
为争取老顾客,迪斯尼主题公园不断增添新设施。东京迪斯尼乐园自1983年开业后,1987年又增加了“雷电世界”;1989年增设了“星际之旅”,1995年添置了“米奇胜过滑雪”,使来乐园游玩的旅客中约3/4是回头客。
(二)高质量策略
迪斯尼公司摄制的《白雪公主》是有史以来卡通片中最长的,原计划成本25万美元,但沃尔特为追求真实感,又雇舞蹈演员穿上戏服拍成影片,再根据影片画出卡通底稿,使摄制成本一再攀高,最终耗资达200多万美元,几乎使他倾家荡产,被称为“迪斯尼蠢事”。但是《白雪公主》首次发行收入800多万美元,且获得奥斯卡金奖。
三、迪斯尼的价格策略
迪斯尼的定价策略即是因产品种类、销售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不同,而实行差别定价或地区性定价及价格调整等。
(一)个别定价到组合定价
1955年,洛杉矶迪斯尼乐园门票定价为:成人1美元,儿童50美分。据1957年底公司对入园游客的分析,平均每人花17美元在除门票外的游乐设施上。后来,由于竞争加剧,为吸引游客,公司决定用组合定价,低票价销售。1986年迪斯尼公园单日成人票价23美元;1992年开放的巴黎迪斯尼乐园全价约合4245美元。1991年,仅迪斯尼主题公园及游览地销售额就达28.65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0%。
(二)一致调价到灵活调价
由于乐园的门票价格偏低,1984年迪斯尼公司把乐园票价提高了82%,1985~1987年间又提价45%;1986年仅提价收入就占公司增收的4.55亿美元中的59%;在1.58亿美元的盈利总额中占94%,由于涨价,公司利润大增。但公司不可能长期用此法来增加利润,因此,公司制定了一个长期的价格调整政策——票价的增幅略高于通货膨胀率,这样就形成了迪斯尼公司价格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四、迪斯尼的广告策略
迪斯尼公司在灵活运用广告策略方面非常出色。
(一)充分运用名人效应
沃尔特以其“米老鼠之父”的美名,成为令人瞩目的商业明星,沃尔特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为迪斯尼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1954年,应美国广播公司邀请,沃尔特亲自主持《迪斯尼乐园》的电视节目,而此时迪斯尼乐园才破土动工一个月。他在节目里介绍他美妙绝伦的乐园及工程进度,使乐园牵动着观众的心,同时他大量介绍自己的影片。据调查,在周三晚看电视的7500万人中有3080万人收看此节目,使乐园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由于沃尔特的身份、名气和幽默感,不仅美国广播公司需要他,观众也被他深深吸引,将他看作米老鼠的化身。
1955年10月,沃尔特再次接受邀请,主持《米老鼠俱乐部》,从周一到周五的5~6点钟,约80%的观众走进他的俱乐部,再度掀起“米老鼠热”,该节目使暮气沉沉的美国广播公司仅广告费收入就达1500万美元。而沃尔特不仅在没有付费的情况下宣传了自己的产品,而且还从上述广告费收入中分得15%~30%的回报,在节目播出期间,特许经营的“老鼠帽”一天销售5万顶。
(二)高额广告投入争夺市场
如果说沃尔特时代的迪斯尼广告是吃“免费加赠礼”的午餐,那么,沃尔特时代过后的迪斯尼则是被高投入堆砌的巨人。
1984年拍摄的卡通片《谁陷害兔子罗杰》,其广告发行费高达3200万美元,但这部影片全球总收入达328亿美元。1995年迪斯尼媒体广告费达7776亿美元,位列全美当年十大广告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