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的驻村故事

四川省地税局派驻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第一书记 ◎伍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满满正能量的名言,在我离开牌坊村的日子里,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萦绕在我的耳边,将我的思绪带回那片宁静的山村。

平昌县牌坊村是省地税局帮扶的贫困村,距成都400多公里,位于县城南部,海拔400米至600米,面积5.76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社,449户1818人,却有贫困户56户194人,是典型的“空壳”村。

这个村离县城不远,交通还算便利,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都不差,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贫困人口呢?寻找贫困的根源成为我到村的第一件事。在一段时间的走访、研究后,我逐渐明白了,主要问题在于“散”,没有产业把群众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有能力的各自为战,没本事的无力发展。

那么,寻找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才能让这贫瘠之地长出金枝,实现村摘贫穷帽、民奔小康路呢?

为了给牌坊村找到一条“造血”致富之路,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开始四处奔波,登门拜访四川省农业厅畜牧站专家、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向他们请教在牌坊村这块田地上能长出什么高效的经济农作物;带着牌坊村的土样,走访土肥站,了解土壤情况;到气象部门,查阅当地的降雨、日照等基本资料;上网了解当前农村种养殖效益较好的产业。一个个不同问题的研究,一种种不同物种的分析,前路却看不见、摸不着,急得我茶不思饭不想,时时失眠。

就在我们彷徨无计、愁眉不展之时,回乡创业的小伙徐良贤一席话点醒了我们:“牌坊村地处城郊,村内的劳动力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守的都是妇女儿童和年老体弱的老人,土地大面积荒着,其实可以从养殖方面考虑一下。我在双鹿乡玉鹿村见过别人搞规模肉牛养殖,流转了村内大片的土地,种着一人高的牧草,起初我还纳闷,好好的土地都长草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专门引进的牧草,金贵着呢。”听到此言,我眼前顿时一亮,是啊,村内大片良田都荒着,老百姓守着土地却没有收入,如何把牌坊村的环境优势和土地优势发挥出来呢?第二天我起个大早,召集驻村工作队赴双鹿乡一探究竟。

目前,肉牛养殖以西门塔尔等牛为主,养殖劳力要求不高,技术含量较低,出栏周期不长,利润稳定。根据实地考察和从县畜牧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平昌县及周边肉牛销售渠道稳定,需求量大,价格平稳,市场有保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村内荒田、荒地多的资源优势,种养结合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走“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村“两委”统领合作社,以合作社帮扶农户,改善农户收入水平。

我赶紧把这个想法报告给局里和当地政府,并咨询省农业厅畜牧站、县畜牧局的专家和朋友,请他们到村实地考察,看是否适合规模养殖。很快,好消息接二连三反馈回来,牌坊村的交通、土质、气候、水资源等条件都很好,适合牧草种植和肉牛养殖,而省局和分局领导也多次下来专题调研此事,最终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个时候我的心境,那种兴奋,那种激动,那种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也不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

然而,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当我拿着牌坊村发展肉牛产业的可行性报告,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上作详细解读时,一个一个问题又摆上了桌面:

“我们农村见过在地里种粮食的、种水果的,甚至也有种园林植物的,从来没有谁种过草,是不是开玩笑啊?”“我们只养过耕牛,没接触过肉牛养殖,养不好,咋个办?”“养的牛能赚钱不,不要辛辛苦苦几个月,卖不起价哦?”

外出考察自贡肉牛养殖

如何做好群众的工作,让大家接受这新鲜事物呢?想来想去,得先做通党员干部的工作,再来统一群众的认识。我决定先把党员干部代表带出去考察,让他们了解了解外面的情况,从自贡市大安区和达州万源市的养殖大户家里看看人家的养殖品种和收益情况,到达州川汉子食品公司了解牛肉回购加工情况,再到平昌县茶叶基地龙尾村参观,看看人家是如何通过产业转变发展到今天的。那天,我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在回去的路上,我说:“同样是农村,看看别人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人家拼搏出来的,也是改变生产方式后取得的。人家也是群众选出的党员干部,但人家给村里留下了什么?”

在农闲季节,村委会雇了两辆面包车,拉了十几号贫困户和抵触肉牛养殖的村民代表,冒雨重走干部走过的地方。那时,正赶上肉牛出栏,群众了解到一头牛可以长到千斤以上,要赚上千块钱。到了龙尾村,村民们顾不上吃饭,看着别村发展的美景,群众感慨地说:“人家把农村干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从早到晚一整天的参观,大家感慨万千,看到别人的发展,兴奋、激动和羞愧装了一肚子。两次外出参观,让干部、群众大开眼界,思想上实实在在接受了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当把方案再次拿到大会上讨论时,全村毫无争议地一致通过:养殖肉牛。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旦做通,爆发出的是不可估量的同心力量。

很快,在省局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土地,修通了公路,开辟了草场,平整了土地,建起了养殖场。

一时间,以前的荒地里变得热火朝天——规划生产路、整理田块、栽植牧草、修整水塘、搭棚建圈……

肉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将有饲养能力的农户纳入合作社统管散养,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销售、统一股权量化;集体经济架构起来了,村集体和全体农户将牛场固定资产和帮扶资金作为股本入股合作社,按照贫困户占20%、村集体占30%、全体农户占50%的比例实行股权量化,占股分红。通过“3+5”的发展模式,既能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能够重点帮扶贫困户和覆盖全体农户,实现三方共赢。

养牛场内部

驻村的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第一书记这段经历,虽然有苦有累,但回头看来也是回甜沁心。通过驻村工作,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锤炼,我的思想作风得到了考验,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提升和进步,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扶贫的工作虽然过去了,但是在以后的税务工作中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我,我相信,只要我脚踏实地,尽我所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持着这股昂扬的斗志,就一定能够完成各项任务,给单位添光,给自己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