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吉思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精神之旗

斡额仑夫人打算用也速该的精神之旗感召部众,震吓塔儿忽台,让他不再欺负他们母子。几天后,她让老奴仆照顾营帐和几个幼子,自己带着铁木真出发了。他们很快来到泰赤乌营地,斡额仑夫人手持也速该的精神之旗,对看守兵丁说道:“这是也速该国主的精神之旗,希望他原先的部众出来见我。”

乞颜部旧部众听说铁木真母子来了,吓得躲藏起来,一个也不敢出来。

塔儿忽台听闻铁木真母子携带也速该的精神之旗来了,先是惊愕,继而镇静下来,他传令说:“我部不日就要迁徙,不要理会这个疯女人。”然后,他安排迁徙事宜,特意叮嘱说:“铁木真的母亲疯了,我们不能带他们一起走,让他们在这里留守也速该的精神之旗吧!”

铁木真母子喊了半天,无人出来应话,铁木真劝说母亲:“我们回去吧!慢慢再想办法。”

过了几天,斡额仑夫人正坐在帐内想对策,合撒儿慌张地跑进来说:“我们的牛羊被人抢走了,他们说要跟随塔儿忽台迁徙。”

斡额仑夫人忽地站起身,她脸色苍白地说:“快去找铁木真。”

铁木真一早出去射猎了,他眼见家里储备的禽兽皮毛越来越少,泰赤乌人又一再疏远他们,唯恐无法度过严冬,打算提前备下点猎物,也好应付寒冷的冬天。

合撒儿找到铁木真,把牛羊被盗、泰赤乌部准备迁徙的消息告诉了他。铁木真匆匆赶回家里,与母亲商量对策。

斡额仑夫人说:“塔儿忽台迁徙却不通知我们,肯定打算抛弃我们不管了,我们母子几人怎么度过寒冬呢?”

铁木真愤怒地说:“他为什么偷走我们的牛羊?我要找他评理去。”

斡额仑夫人痛苦地说:“抢回牛羊又能怎么样?我们孤儿寡母能生存下去吗?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我们去求他,求他带我们一起走。”

铁木真全家再次来到泰赤乌部营地,他们跪倒在塔儿忽台的帐包外,乞求他带领他们妇孺一起走,不要把他们抛弃在这荒凉的草地上。

斡额仑夫人一手拿着也速该的精神之旗,一手牵着六个孩子,她声泪俱下,苦苦哀求,说道:“请您念在我们都是海都汗后人的分上,不要离弃我们,不要置他的子孙于不顾,哪怕您只肯带走几个孩子,我也心满意足了。”

母子几人从上午一直跪到日头偏西,铁木真的小弟弟们饿了,开始哭叫,尚在母亲怀里的妹妹由于奶水不足而哇哇乱哭,一家人悲悲啼啼,惨不忍睹。

蒙古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状态

终于,他们的举动感染了泰赤乌部大众,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母子几个真可怜,应该带他们一起走。”有的说:“他们孤儿寡母谁能狩猎?谁能出征打仗?跟着迁徙明显是多了七八张嘴,谁来养活他们?”有的说:“今年境况不好,多养七八个人可不是件容易事。”有些人反驳说:“大家都是近亲,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孤苦死去吗?”议论声传到了塔儿忽台的耳朵里,他也有些坐不住了,究竟该不该带铁木真他们离开呢?他想来想去,难下决心。迁徙的时间就要到了,最后,权力的欲望战胜了一切,塔儿忽台传令,抛下铁木真一家,其他人全数迁徙。他想,就让你们自己选择死亡吧!免得我动手杀你们而坏了我的名声。

斡额仑夫人绝望了,她呆呆地看着人们驱赶牛羊,收拾行帐,驾驶车辆,看样子,他们就要走了。这时,泰赤乌部走出一个老人,他已经五六十岁了,穿着简朴,面容沉郁,他走到斡额仑夫人面前,深深施礼说:“我是俺巴孩汗的旧臣属,我看夫人和孩子可怜,你们等着,我现在就去求可汗,求他带你们一起离开。”

老人的话激励了铁木真全家,他们仿佛在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真不知这根稻草能否救他们脱离苦海。

就在铁木真一家眼巴巴地等着老人好消息的时候,塔儿忽台的帐包内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只听塔儿忽台咆哮道:“深水已涸,坚石已碎,不要再说了,拖出去,拖出去。”

几个兵丁把老人轰了出来。

老人怒气冲天,声色俱变,他指着铁木真一家对围观的人大声说:“你们难道真忍心看他们妇孺活活饿死吗?你们为什么不出来说话?你们比豺狼还要凶残,简直是草原上一群噬血恶魔,为了权力不顾他人死活……”老人还没有痛诉完,就见帐门里走出一个高大的勇士,他手握尖刀,走到老人身边,二话不说,持尖刀刺向老人的心脏。鲜血喷洒一地,老人怒睁双目、满怀不甘地慢慢倒下去了。

血腥的残杀把铁木真几人吓呆了,他们惊恐地躲藏在母亲身后,慌乱成一团。斡额仑夫人看老人倒下去,眼睛里充满仇恨的火焰,她什么也不说了,带着孩子们站立起身。此时,泰赤乌人迁徙的准备完毕,他们就要开拔了,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人马欢叫。斡额仑夫人挥舞也速该的精神之旗,做最后的努力,她紧跟在远去的泰赤乌人身后,狂喊大叫,她多么希望丈夫在天之灵能够眷顾一下他们母子,带着他们离开此地,跟随部众迁徙到安然过冬的地方啊!

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年幼的铁木真看着母亲疯了似的舞动父亲的精神之旗,黑色的马鬃飘扬在风中,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最终,只剩下母亲孤独的身影,只剩下一缕飘摆的马鬃。铁木真幼小的心灵突然间成熟了,他没有流泪,没有悲愤,搀扶着母亲,带着几个弟弟艰难地转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