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季节”是人与自然打交道时发生的一种原初的时间经验。在“季节”中显现的时间,不是近代以来由科学世界观所规定的抽象、均质和线性的时间,而是贯穿于古老生活方式之中的具体的、有着差异化节律和循环性的时间。对“季节”的感受和理解,在不同的文明传统中有不同的表现,并指向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心灵结构。“季节”进入人类生活之中的方式总是带着民族和地域的差别,带着各自“风土”和“礼法”的特征;在不同国家、语种的文学传统中,对季节经验的书写也由此产生出很不相同的模式。因此,当诗人书写“季节”的时候,他不仅仅是与“自然”和“自然时间”相遭遇,也与“季节”所携带的风土、伦理、文化、文学传统相遭遇,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总是已经包含了某些不言明的预设。同时,“季节意识”通过一种比喻或类比的修辞,总是被移置到对文明盛衰、时代变迁、社会处境、人生遭际的感受之中,使得文明、时代、社会和人生都具有了某种“季节性”。比如,中国古代以“春秋”来意指邦国或王朝的历史;在普通人的谈话中,人生的童年、青年、中年和晚年也常常被比喻为“人生的四季”;人们说到“时代危机”,说到“严酷的社会环境”,总是以“凛冬”来形容,像托马斯·哈代的诗作《黑暗中的鸫鸟》就以“冬天”来隐喻西方文明的危机。这几种类比尤其经常出现在作为高度复杂的修辞和转义活动的现代诗歌中——我们看到,“季节”一词的多重意义在现代诗中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对“自然季节”的经验,总是与社会、时代、文明和人生的季节之感关联在一起,且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穆旦是一位反复在诗中写到“季节”的中国现代诗人。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穆旦诗歌中的“季节书写”的变化轨迹和诗学特质。之所以要以“季节书写”来作为透视穆旦诗歌的视角,首先是因为,在穆旦诗歌中以“季节”为题或以“季节”作为诗歌氛围和主要背景的诗作所占比例非常之高,对“季节”的感受是其诗歌经验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要理解穆旦的写作,“季节”这一时间意识的维度是不能绕过的。其次,在中国诗歌史上,穆旦几乎是第一个以一种自觉的、有规模的方式,对“季节”在汉语诗歌中的语言呈现进行深刻改造的现代诗人。穆旦的季节书写,其出发点是现代个体的生命感受,其诗作既充满了现代诗特有的语言张力和从这种张力而来的饱满感性,又折射着现代中国的历史境况和个体在历史中的命运,由此与中国古典思想和古典文学传统中的“季节”经验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可以说,穆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季节书写”。再次,穆旦的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季节意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浓缩性。穆旦的写作牵涉到“季节”的多重意义层面,将风土、伦理、时代、社会、人生、爱欲和文明等问题全部吸纳到“季节意识”之中。这样的写作不是囿于局部和单一层面的写作,而是将语言的触角伸展到文明、民族、心灵、历史和现实的各个角落的写作。穆旦诗歌在吸纳所有这些维度的经验时,采用了一种矛盾、交错、冲突的修辞和语法,将这些维度编织在一起,使诗具有了纵深和立体感,这也是穆旦诗歌的活力和魅力所在。
本文的讨论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我们将以《穆旦诗全集》(李方编,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为依据,列举出穆旦诗歌中那些以“季节”为主题、基本氛围或主要隐喻的诗作,并对这些诗作所体现出的前后期写作变化进行讨论。其次,我们将考察中国古典思想及文学传统中对“季节”的理解方式和书写方式,并指出穆旦诗歌在哪些方面偏离了这一传统。第三,我们将对穆旦诗歌中的季节书写进行一种诗学和修辞学的分析,探讨其中包含的现代性要素,并尝试说明穆旦晚年的季节书写对后来的某种新诗写作方向的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