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精魂”的追寻:穆旦研究新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穆旦诗歌的修辞与历史意识

◎李章斌

穆旦依然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有争议性的“问题”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穆旦的名字随着“现代主义”的热潮被重新“发掘”出来之后,就一直被当作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享有至高的荣誉。直到21世纪之后,随着对穆旦的“非中国性”的指责的提出(1),穆旦的修辞也成为被“非议”和“热议”的对象,围绕着其“(非)中国性”也产生了一系列论议(2)。但是很多基本的问题尚有待解决。比如,穆旦的修辞为何“复杂”和“晦涩”?这仅仅是模仿西方现代主义诸大师的结果吗?在80年代以来学界将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诸先驱的“比附”热潮中,很多论者多少忘记了穆旦是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写作的,而且其写作深入到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根柢之中,而绝不只是纯技术性的修辞操演。此文不打算进入有关“国性”的文学政治议题,只想深入到穆旦诗歌修辞的内部与细节中去,思索其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考察这些复杂、矛盾的修辞风景背后的根源,它们产生的文学历史条件和社会历史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