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一部剖析人性的典范之作

吴岳添

19世纪是法国小说发展成熟、空前繁荣的时代,而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在法国小说史上更是具有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他的巨著《人间喜剧》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不仅使小说从通俗文学成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也使法国小说登上了欧洲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峰。巴尔扎克曾是以雨果为首的浪漫主义第二文社的成员,他的《长寿药水》(1830)、《驴皮记》(1831)和《绝对之探求》(1834)等早期小说富于哲理和想象,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从《欧也妮·葛朗台》(1833)和《高老头》(1834)开始,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而正是《高老头》这部剖析人性的杰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

1

巴尔扎克写作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贪婪和追逐,造成了物欲横流和人性泯灭的社会风气,巴尔扎克的父亲经营过呢绒买卖,曾是供应军粮的承包商,还先后当上了图尔市的副市长和巴黎的粮食局长。这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在外面拈花惹草,对儿子从不关心。母亲冷酷自私,十九岁嫁给父亲后红杏出墙,她的私生子亨利是个无能之辈,债台高筑,把母亲的钱财挥霍殆尽。巴尔扎克的妹夫蒙塞格尔靠着贵族头衔吃喝嫖赌,是个只知敲诈钱财的无赖,妹妹洛朗丝因此备受刺激在二十三岁时过早去世。巴尔扎克一家有穷贵族、资产者、官员和骗子,他们都只知道向他伸手要钱,因此他的家庭可以说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巴尔扎克学习法律后当过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生,见证了社会的不公和司法的黑幕。他还先后借钱开办印刷厂和铸字厂,做过股票投机,甚至去撒丁岛想开发银矿,但结果都经营失败、负债累累,终其一生都备受高利贷者和出版商的压榨,有时连房子都被债主扣押,不得不东躲西藏:“我像一只无主的野狗到处游逛……日益加剧的灾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1)“在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对金钱的迫害、物质的统治,有过他那样深切的、痛苦的感受。一连串的厄运和失败倒使他在生活体验上比任何人都富有。”(2)冷酷的家庭环境和曲折的人生经历为巴尔扎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经历了十年痛苦的摸索之后,他终于走上了创作小说的道路。

巴尔扎克决心用笔来完成拿破仑未能用宝剑完成的伟业,也就是写作总题目为“人间喜剧”的风俗史。正如他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糅成典型人物,这样做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3)他夜以继日地勤奋写作,虽然未能完全实现原定写作一百三十七部小说的计划,但是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九十一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现实,是色彩绚丽的历史画卷和规模宏大的社会史诗。

巴尔扎克改变了浪漫主义小说只强调爱情的创作观念,把主宰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作为小说的主题,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真实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撕下遮盖在人际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无情地讽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人类被金钱扭曲的一切感情和欲望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人物都来自现实生活,他们生存的目的就是获得金钱,靠投机倒把发家的葛朗台、乘饥荒发财的面条商高老头和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伏脱冷都是如此。拉法格后来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类堕落到这样卑下的地步,以致人们所认识的和所能够认识的只有一个唯一的动机:金钱。”(4)金钱使他们失去了正常的人性,各自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炽烈激情,这种激情的火焰日夜焚烧着他们,最后甚至葬送了他们的生命。巴尔扎克欣赏他们为获得金钱而顽强奋斗的精神,哪怕他们“外表穿得如此不堪,但他们个个都经历过生活的风雨,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5)。但是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又冷静客观地描绘了他们曲折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在四十天之内一气呵成的,其间他每天只睡两个小时。高老头是个面条商,乘饥荒时抬高价格发了财。他的命根子就是两个女儿。他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使羡慕权位的大女儿成了伯爵夫人,迷恋金钱的小女儿成了银行家夫人。本来父爱如山,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是高老头的父爱却是一种发展到极端的畸形的激情。“我爱她们胜过上帝爱世界,因为世界不如上帝美,但女儿却比我美。”他活着和赚钱只是为了溺爱两个女儿,自己无论受什么苦都在所不惜。甚至当小女儿与拉斯蒂涅勾搭的时候,他还以为她获得了幸福而与拉斯蒂涅分外亲热,并且为成全他们不惜卖掉了自己的长期年金为他们付账。

尽管如此,女儿们仍然不断地搜刮他的钱财,从对高老头处境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他的生活日益狼狈:“他刚开始住的是现在古图尔太太的那个套间,每年付一千二百法郎。他那会儿可像个大阔佬了,多五个路易少五个路易根本不在话下。”但是第二年年末他就搬到三楼去住,将房费降到了九百法郎,到了第三年年底又搬到四楼,每月只付四十五法郎的膳宿费了。他六十二岁时看上去只有四十岁,财大气粗、风流倜傥,后来却变成了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老翁。随着他的钱越来越少,女儿们对他也日益冷淡。最后他一文不名,被她们逼得中风,这时他才从残酷的现实中看透了父女温情的虚幻,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金钱:

要到死才知道孩子是什么。唉,我的朋友,千万别结婚,也别要孩子!您给了他们生命,他们却盼着您死。……唉,要是我有钱,还保留着那份财产……我什么都会有。可现在什么也没有。钱会带来一切,甚至女儿。……我给了她们太多的爱,所以她们才这么不爱我。

高老头临终时两个女儿都去参加舞会,对他不闻不问,他终于明白女儿们从来没有爱过他:

可我就要死了,就要给气死了,气死了!我真是气得慌!现在,我看清了自己的一生。我被骗了,她们不爱我,从来就没爱过我!……她们从来就不了解我的悲伤、痛苦和需要,她们甚至都想不到我会死,也体会不到我疼她们的那颗心。是的,我看出来了,我对她们总是有求必应,她们便习惯于向我索取。假如她们要求挖我的眼睛,我也会对她们说:“挖吧!”我太愚昧了。

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只是使她们变得冷酷无情,为了获得金钱不惜把父亲逼上绝路,最终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和生命。爱金钱本来无可非议,但如果不择手段和贪得无厌,金钱就会成为万恶之源。高老头的一生和悲惨结局不仅控诉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腐蚀,同时也批判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所谓的人性,因而至今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正如艾珉女士指出的那样:“巴尔扎克的小说,是并非哲学家的文学家所能写出的最有思想深度的小说。他是头脑无比清晰、目光能穿透一切的艺术大师,是敢于道破事实真相的优秀的历史解说员。他不曾抄袭任何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从生活中大量的感性素材出发,大胆地探究社会历史的本质,哪怕违背自己的政治信念得出与愿望相反的结论。”(6)

2

巴尔扎克小说的重要特色,就是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的定义:真实地描写细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小说不仅真实地描写环境、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注重描写财产、房屋、家具、陈设、器皿、服装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提供的经济资料也力求具体和详尽。所以恩格斯认为从他的作品中学到的东西,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高老头》里对伏盖公寓的描写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公寓周围的环境到每个房间的布置,直至每个人物的相貌和衣着打扮,巴尔扎克都描绘得极为详尽,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这些房客聚在一起,其实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国社会的缩影。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高老头》是开启巴尔扎克小说世界的钥匙。除了高老头父女的家事之外,小说还描写了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拉斯蒂涅,他本来是一个纯洁的青年,后来认识了搞非法勾当的苦役犯伏脱冷。伏脱冷是个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他告诉拉斯蒂涅:“要想发财,就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否则就去骗……人生就是这样,不比厨房更洁净,两者同样腥臭。要想捞油水,不弄脏手是不可能的,只需懂得事后洗净就行。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道德。”这种惊世骇俗的处世哲学激发了拉斯蒂涅的野心,促使他走上了通过贵妇们踏入上流社会的道路。这些人物后来在巴尔扎克的多部小说里反复出现,使他的小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巴尔扎克的世界,这种方法开创了多卷本长河小说的体裁,成为后来左拉和罗曼·罗兰等效法的榜样。

巴尔扎克是我国读者最熟悉和喜爱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被傅雷等翻译家译成中文。《高老头》最著名的译本是傅雷在1944年12月翻译、1946年8月由骆驼书店出版的,后来又多次再版。傅译以主张神似著称,译名“高老头”就是神来之笔。如果按原文译成“高里奥老爹”,无疑不利于在中国的普及。后来虽有多个译本,但通常认为傅雷的译本无人能够超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实际上每隔几十年都需要重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人都在不断地创新,新的译本最终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静的新译本语言生动、文笔流畅,我们虽然不能因此断定它已经超越了傅雷等前人的译本,不过从《译后记》可以看出,陈静是在参照前人译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养和感情,字斟句酌地精心重译的。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胆创新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的。

2019年6月
(吴岳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原会长)

(1) [法]亨利·特罗亚,《巴尔扎克传》,胡尧步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04页。

(2) 艾珉,《幻灭》译本序,载巴尔扎克《幻灭》,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页。

(3) [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载《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二卷,陈占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00页。

(4) [法]拉法格,《左拉的〈金钱〉》,载《罗大冈文集》,第三卷,罗大冈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第73页。

(5) 本文引用的小说词句,均出自本书。

(6) 艾珉,《幻灭》译本序,载巴尔扎克《幻灭》,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2页。